“火器营的练兵项目,以番鸟铳装填射击、走阵、刺杀为主,其余塑造服从性与纪律性的项目由你们自己决定。”
“我只有一个要求:”
“临战击鼓,鼓声不停,赴汤蹈火,前进不止,否则以逃兵当场处置,抚恤全无。”
“至于战术方面,只训练一个战术。”
“此战术名为三段击。”
“一千八百人分为六个方阵,每阵三百人。”
“确保每一个方阵为一个整体,可以随时六阵合一,随时可以一分为六。”
“三百人再分为十二行,每行二十五人。”
“临敌时第一行跪射,第二行蹲射,第三行立射。”
“齐射完毕,除第一二三行迅速退回后方列阵填装鸟铳之外,第四至第十二行向前行进,第四、五、六行依旧跪射、蹲射、立射……”
“以此类推,反复轮换,前赴后继。”
“大约……就是这些了。”
其实这就是后世说法更加生动直白的“排队枪毙”战术。
只不过基于火绳枪的填装时间限制,鄢懋卿略微增加了行数,用于确保军士拥有足够的时间填装射击,确保射击不会出现空窗。
不过就算如此。
他这种列阵方式,当六阵合一的时候,并且还是三段击战术,一轮齐射亦可打出四百五十枚弹丸。
如此密集的弹幕,在小规模的冲突中,已经足以敌方造成毁灭士气的打击,更不要说后续还有延绵不绝的射击接踵而至。
“这……鄢部堂,就这么简单?”
沈坤听罢心中更加疑惑,不由与高拱面面相觑。
这可比他们想得简单太多了,真就是几句话已经可以概括出来,与他们心中所想的截然不同。
毕竟天朝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涌现了大量的名将,流传下来的兵书兵法亦多如牛毛,就算是各类精妙的阵法都令人应接不暇。
如此对比之下,就越发鄢懋卿刚才所说的这个所谓的“三段击”战术既笨拙,又愚蠢,还低级。
这可一点都体现不出一个将领的临阵指挥能力……
“简单么?”
鄢懋卿倒觉得一点也不简单。
这战术对于军士的服从性和纪律性要求极高,哪怕与敌人面对面“排队枪毙”都不能退却。
而他特意命两人先招募六千人,采用末位淘汰制,逐步淘汰至两千人,便是在对这些军士进行服从性测试。
至于这战术是否既笨拙,又愚蠢,还低级,又能否体现出一个将领的临阵指挥能力。
鄢懋卿只想说:
亲,时代不同了,准备迎接火器普及的时代吧。
其实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心里知道,这也是天朝火器从明初开始全面领先世界,到如今却需要仿制西方的火器,再到后来与西方出现了代差的原因之一。
军队中许多思想保守、恪守传统的将领,被局限在了经验主义之中,一时之间的确很难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另外。
也正是因为火器的普及,大幅降低了练兵成本,使得一个只玩了两个月火器的新兵蛋子就有可能轻易射杀一个玩弓、玩刀数十年的悍将。
这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到了许多传统武将、军户的核心利益,难免有人反对。
“鄢部堂,下官还有一个要紧的问题,这种主力尽数装备火器的军队,一旦与敌军短兵相接,岂不是毫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