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求月票】

若非他在上面还有独断专权的内阁首辅和可以欺君圈上的司礼监太监配合,便很难再有可以钻的空子。

所以他能做的。

也就只有将一些奏疏短暂滞留,提前向该通气的人通气,好令其提前有所准备。

“另外,请定国公再瞧瞧这几道奏疏。”

说着话,赵文华又拿出了几道出自詹事府和各部给事中的奏疏,继续说道,

“除去之前李凤来等给事中揪住京城权贵侵夺百姓利益的事不放之外,如今鄢懋卿掌印的詹事府也已经跳出来上疏策应了。”

“甚至这两日还有翰林院的官员也开始上疏要求彻查此事,恐怕将这件事越闹越大。”

“而严世蕃又像疯狗一样开始攀咬,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这无疑是为都察院核查此事提供了方向与办法。”

“定国公如今的处境,恐怕不太妙啊……”

除了这些,还有更不妙的事情。

那自然便是翊国公、英国公和成国公前几日忽然像商量好了一般,一同公然清退不法的田产、店舍和财产,并将府上的不法之徒押送北镇抚司自首伏法的事情。

不过这事早已是人尽皆知,不需要特意再提。

这才是真正令徐延德被动的事情。

退,还是不退。

少退,还是多退。

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大问题。

他甚至不得不怀疑,翊国公、英国公和成国公此举是不是皇上的授意。

而京城一共四个国公,其中三个都得到了皇上的授意,偏偏将他单摘了出来。

这越发是个了不得的大问题!

所以徐延德如今也很惶恐,比其他的权贵更加惶恐。

此刻他之所以硬着头皮抻着,没有立刻效仿其他三位国公一样着手清退不法财产,没有押送几个替罪羊前往北镇抚司伏法。

也是在一边联系远在南京的同宗国公,与魏国公徐鹏举商议对策。

一边命人私下打探,希望将事态看得更清楚,再谋而后动。

听了赵文华的话。

徐延德心中越发惶恐,表面上却依旧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淡定模样,淡淡的道:

“大不了我也学其他三位国公破财消灾,命人清退部分不法所得,再给北镇抚司送去几个替罪羊便是。”

“话虽如此,但这终归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

见徐延德不上套,赵文华又语气沉重的道,

“何况定国公怎是其他三位国公可比?”

“其他三位国公在朝中虽不说没有门生故吏,但与定国公相比,其实也与孤立无援的孤家寡人并无太大区别。”

“而定国公与魏国公既是同宗,又一内一外互有呼应,东南官员和世家无不以定国公和魏国公马首是瞻,视二位国公为东南晴雨之兆。”

“若定国公与魏国公在此事中轻易就范,哪怕只是与其他三位国公一样,只怕也将被视作朝中式微,恐怕散了人心。”

“这人心一旦散了,今后许多事情怕也就不好办了呀。”

徐延德自然听得懂赵文华的话,沉吟了片刻才开口问道:

“不知赵部堂有何指教?”

“在定国公面前,怎敢当指教二字?”

赵文华做谦虚状,笑了笑道,

“在下只是在想,此事是否可以揪住一点,以点破面。”

“如今上疏弹劾京城权贵侵占百姓利益的官员,多数都是手脚比较干净的言官,对他们下手恐怕搞不出什么足以左右舆情的大事。”

“但严世蕃这种货色一掺和进来,就像是一粒老鼠屎掉进了粥锅。”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