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朱厚熜正等着自己回话,他在心中斟酌了一下,才极为克制的说道:
“皇爷,奴婢虽不懂军国大事,但也觉得这所谓奇谋有些儿戏,且没有相应论证,看起来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
“就没什么可取之处?”
朱厚熜依旧一脸调笑的追问。
黄锦作沉吟状,小心翼翼的道:
“这……奴婢实在看不出来,恳请皇爷提点一二。”
“呵呵,依朕所见,这所谓奇谋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的确不费一兵一卒一两银子,只凭一人一张巧嘴便有可能暂时唬住鞑子,至少为大明换来数月、甚至是一年的安稳。”
朱厚熜笑呵呵的道。
“皇爷说的是……”
黄锦仔细想想,似乎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只不过唬住鞑子一些时日,与奇谋中提到的“一劳永逸”却是相差甚远。
而且待鞑子反应过来时,只怕立刻便会恼羞成怒,从而发起更加频繁猛烈的袭扰,大明一样会为此付出代价。
说起鞑子这回率军越关南下,究其根本原因便是派来使者要求通贡,非但被大明一口回绝,还扣留了鞑子使者,并高价悬赏吉嚢和俺答的人头,令其恼羞成怒所致……
其实在黄锦心里,鞑子畏威而不怀德,任何协议都不能换来和平。
对待他们最正统的策略,应该是像大汉武帝一样以战止战,祭出大汉双璧主动出击,将鞑子彻底打残、打废。
可惜这也同样是他一厢情愿的臆想。
毕竟,一来皇上不是大汉武帝(这可不兴说,会诛族,哪怕在心里也必须重新说,免得哪天说漏了嘴)……
一来,前面的先帝不像大汉文帝景帝一样给皇上留下大量遗产,没钱怎么打?
二来,大明也没有什么大汉双璧,至少现在还未曾找到,没将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