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耙耳朵

“生意还行吧?”

“还行,一天也能有个五六块的进账,比不得你啊,有个铁饭碗端着,不愁吃喝,我们这些人,就只能拼力气赚点辛苦钱。”

“一天五六块,一个月下来,不得有一百多,王叔,你可别酸我了,你这可比我赚得多……过来喝茶。”

“不了,这刚回到村,还是得先到家里看看再说,有空到家里来串门。”

“好!”

看着王姓叔辈顺着屋后的土路离开,沈凤琴哼了一声:“也不知道在显摆个什么……”

周景明笑笑:“无所谓!”

他是知道山城棒棒的,尤其是守在码头、车站的那些人,凭着手中的一根棒棒和一截绳子,往来客流量大,确实没少赚钱,他说一天只赚五六块的情况,还算有所收敛了。

见过河的人都已经走了,周德同还没回来,周景明想了想,放下茶碗,顺着通往河边的青石小道,朝着河边走走,看到周德同就坐在芦苇荡旁边的草地上抽着烟袋锅子。

听到脚步声,他回头看了一眼,见下来的是周景明,就又转回头,看着眼前平缓的河流。

周景明到他旁边坐了下去:“爸,还生我气呢?”

“都已经这样了,我生什么气啊?我生气能有用?”

“这倒也是!”

周德同心里的气被堵了一下,随即一个白眼瞪了过来,跟着他叹了口气:“我其实是希望你能安安稳稳的,有个工作,就有个长久的保证。

能赚钱是好事儿,我也知道有钱的好,谁不想过好日子。但前几年你也看到了,有钱的,是最先被收拾的那一批,你看看哪些地主老财,再看看哪些投机倒把走资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周景明知道自己老爸在担心什么,无外乎就是担心前些年折腾的那些事情又再次上演,那些事情,在这年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深深的烙痕,很多人看不到也想不到未来的政策变化,心里有想法,也往往选择憋着,不敢表露出来。

周景明是过来人,他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辈子或许还有顾忌,但现在不会了,但有些话,又不能说得那么肯定,只能安慰:“爸,你就别担心了,淘金这事儿,上面解除了禁令,那就是能做的。”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其实,我停薪留职,也是有原因的,你也知道,我一个人在乌城地质队,虽然是个勘探技术员,但终究没有跟脚,真正想要混得下去,除非能蹲办公室。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