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耙耳朵

被周德同用刀抹了脖子的线鸡,一阵挣扎后,流了一浅碗的血,他把鸡就扔在屋子前,结果,沈凤琴出来看到那碗鸡血,当时就骂开了。

碗里装着的鸡血里面,除了浮着两根鸡毛外,居然还有三粒包谷子,不用说也知道,周德同杀鸡的时候,割破了食管,嗉子里的包谷子在线鸡挣扎的时候挤出来。

这碗鸡血是不能要了。

恰巧这时候对岸又有人喊话说要过河,周德同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提着那根黄铜箍锃光瓦亮的竹子撑杆,走得很急。

周景明看着他的背影,心头又是一乐,自己这个父亲,一辈子,其实没怎么在沈凤琴面前抬起头来过,说是小事母亲当家,大事父亲做主,但其实大事小事儿,很多时候还是母亲说了算,是个标标准准的耙耳朵。

他一辈子本本分分,天天与船为伍,说辛苦,其实也挺享受,原本沈凤琴也不是特别强势的女人,老两口的生活平淡,但却也安稳。

周景明记得,小的时候,他还问过自家老爸,怎么那么怕老妈。

周德同的回答是:“这有啥子嘛,想当年,刘备还给他夫人孙氏下跪过,我这是当皇帝的命,至少不用那么操心。”

后来,周景明其实也细细想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告诉他,自己的父亲也并非一无是处,心地善良,内心挺温柔,不过是将问题摆在明面上解决,你低个头我服个软,就没什么大事儿过不去,这才有了家庭的和谐。

在外人眼中,耙耳朵或许是个贬义词,是一种懦弱无能的形象,但在蜀地,褒义的成分更大些。

他只是在默默用手中那根撑杆,撑起家里的一片天。

也正是他的辛苦,周景明才能放下家里的一摊子事儿,能放心外出闯荡。

沈凤琴忙着用盆装开水烫鸡,周景明本想去帮忙,却被沈凤琴支使到一边休息,不让他掺和。

他也只能提了凳子到门前坐下,喝那碗已经变得温热的老鹰茶。

和此时北疆的寒冷不同,蜀地现在的阳光,依然温暖而舒适,倒是难得的享受。

过河的人是村里一个姓王的叔辈,路过老屋的时候,看到周景明在屋前喝茶,热情地打招呼:“哟,是景明啊,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景明冲他笑笑:“我这也是刚回来没多久……王叔,你这大包小包的,是从哪里来啊?”

“我啊,我也是刚回来,在山城那边当棒棒,给人挑东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