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时间过的真快

文化、工业、鍕事、科学、体育、艺术等多种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模式,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关注。

同对外贸易、三产工业、联合工业等生产目标相类似,红星厂在厂办学校领域也走出了特殊的一条路。

从幼儿园直通工厂的培养模式,让再挑剔的人也挑不出刺来。

否定红星联合学校,就等于否定工人培养的必要性。

现在,乃至是以后的几年,好像还没有人敢动工人的这块蛋糕呢。

随着通知的下达,以及红星联合学校的办学环境越来越好,所有人都在猜测,甚至预测学校要复课了。

——

九月二十七日,统线部门制发文件,就组织外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李学武依旧交代于丽把相关的报纸和通知送交给了娄钰,以及山上那些人。

同样的,这些通知和消息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溅起任何的水。

山上的老钱们好像已经习惯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半山腰,砖瓦房,空气好,人热闹。

老关系,聚一堂,喝喝茶,点江山。

养鸡鸭,养土狗,干农活,吃农饭。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年,人生好像变慢了,也舒适了,甚至身体也好了。

成年人基本上都在智库办公室工作。

每天不是研究国内政策,就是研读国外的政策。

在运营回收站国内业务的同时,还要对港城传回来的问题进行解析和提供意见。

他们是大脑,没有执行力,也没有下决断的能力,只能提供思路。

设立在俱乐部的办公室才是决断业务的核心,有的时候赵雅芳也会来这边上班。

而设立在一监所的财务办公室则是整套系统的财会核心,真安全有保障的那种。

最后便是散落在几个关键位置的回收站,以及漂泊于海上的运输船舶。

山上的智库办公室并不缺少对外了解讯息的来源,沈国栋专门负责此事。

他们坐在山上观天景,更能清楚地感受到笼罩在京城的雾霾。

所以,李学武给他们的那些报纸更像是一种调戏逗弄他们的手段。

无趣,顽皮,我们是不会下山的!

——

九月底,各方消息汇聚京城。

港城娄姐和姬卫东分别有信心回传。

关于屈臣氏的收购案,因为有了五丰行的加入引起的波折正在消散。

股市大战还在持续,东方时代银行在金融界逐渐展露峥嵘,引起了有心人的忌惮。

而东方系在港城的地产和商业布局则是引起了一阵讨论。

英国佬和富豪们纷纷投石问路,港城地产迎来了复苏。

尤其是时代地产的经营模式,让其他地产商看到了曙光。

东方时代银行前期收到手里的不良资产纷纷转变成为了良性资产。

地产市场变热,让土地市场也逐渐升值,东方时代银行正在联合其他资本继续炒地,目的是反馈在股市上。

至于说最后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不用猜,一般人也猜不到。

李学武只看传回来的财务报表,赵雅芳给出的评价是优秀。

该说不说,娄姐做的好坏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智库是真的有用。

那些老资本,真有赚钱的本事。

当然,前提是他们家族成员都在山上,而棺材本都在港城。

再一个,对于大嫂赵雅芳,李学武是越来越敬佩。

学习能力变态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远超常人。

尤其是赋闲在家的这段时间,她并没有因为要照顾孩子就放下这些事务。

自学经济和财务学相关的知识,帮助李学武研判复杂的财务报告,这份能力可还行?

反正李学武觉得很行了。

姬卫东的消息就有点复杂了,因为港城那边最近的形势也很复杂。

老港们都很担心大圈们会打过来,连英国佬都准备随时跑路的那种。

一方面是本土商人在积极救市,一方面是管理者缺乏治港的信心。

再加上蛇鼠一窝,沆瀣一气,资本横行,处理外部事务的姬卫东更糟心。

安德鲁回了港城,与他见了一面。

姬卫东的反馈是意大利佬太奸猾,再钓一钓,这条鱼跑不了。

嗯,去了港城的姬麦克斯都学会钓鱼了。

李学武只是给他介绍了一下安德鲁的情况,其他的便没有再过问。

如果说安德鲁不清楚姬卫东的身份,李学武敢从津门游到港城去。

本来就是港城的商人,对来往港城与内地如自家后院的姬卫东是什么人再不清楚,他也就不用在混了。

一个意大利老钱,跟红星厂这种庞然大物合作还有几分信任和底气。

要说只在船上见过一面,便觉得姬卫东器宇轩昂,天资不凡,这就有点扯淡了。

所以,当安德鲁请他吃饭,想要认识姬卫东的时候,他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无非是怕贸然造访,引起对方的怀疑,甚至有可能会被针对。

通过李学武这边打招呼,至少他还有几分回旋的余地。

姬卫东说要钓鱼,那就证明这条鱼的胃口很大,一个东风船务满足不了对方。

那这条鱼想吃点什么呢?

东风船务、太子港务、东方商贸、现代置业、现代文化、现代安保……

还是姬卫东与李学武谋划的,注册在港城的顺丰远洋船务管理公司?

如果这条鱼的胃口足够大,那东方时代银行,以及姬卫东父母所代表的力量不介意陪他玩一玩四两拨千斤。

娄晓娥、姬卫东、闻三儿,在港城的三人分别掌握着三条线。

三条线又能拧成一股绳,扯动哪一根,其他两根都能借上劲。

这也是三条线在港城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没有遭受任何毁灭性打击的原因。

正经地谈生意,商战也好,合作也罢,东方系和时代系都是正经商人。

但你要玩阴的,闻三儿掌握的力量不介意来一场意外事故,送你上西天。

——

从港城回来的杨召(二孩儿),初回内地还有几分不适应。

这小子在码头上野惯了,人家立规矩,开片不能带火器。

结果呢?

他拿大炮轰人家,不讲武德。

姬卫东的太子港务公司名声特别的好,修桥补路、乐善好施。

码头上养了许多人,这些人多半是为了养家糊口卖苦力的。

张万河等人就藏在期间,平日里充当保卫,关键时刻带上面具充当清洁工。

风声紧了就出海,风声散了就回港。

二孩儿在津门做事,受规矩所限,颇有几分不自在。

手里没有家伙,总觉得身后有人要害他。

适应了半年才算恢复正常。

周小白表面上负责活海鲜供应链的业务,实际上充当招牌,应付一些影响。

具体的业务是由二孩儿并两个小子,在吴淑萍的指导下与京城这边对接的。

津门回收站除了要负责鲜活海鲜的供应链产业,还要经营港口和码头的关系。

东风船务的管理主体要移交给注册在港城的顺风船务,但在津门港的业务照旧。

船队夹缝带回来的东西需要他们对接,也需要他们把必要的东西送上船。

船队夹带私活会不会被查?

答案是一定会,因为有海关。

但具体的还要看你夹带了一些什么东西。

如果是技术资料、专业设备、特殊报刊呢?

海关基本上不会管这些,除非成吨地往内地运,还是要看看内容的。

不过东风船务没有那么疯狂,就算是成吨的运,还有调查部开条子呢。

这些技术资料是姬卫东在港城组织的一个信息情报小组收集的。

五八门,各行各业。

有一部分会被送到智库办公室,一部分会被送到红星厂科研所,剩下的就是内部情报参阅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