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天外来敌

有一个熟悉的词能够描述这种对话,即「侃大山」。

宣冲批判:侃大山对于「效率讨论」毫无作用,其不是交流,其最终是决出「谁厉害」,而为了决出「谁厉害」,最后是要搬出「权威」为自己的话来备注。

冥冥中,宣冲突然明白毛子专家们为什幺「好酒」,因为男子喝了酒后戒心会下降,所谓酒后吐真言,反倒是能够不顾上下尊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事情,进行坦诚交流。刚好让侃大山能够进行下去。哦,魏晋那帮看嗑五石散的人,也是喜欢「清谈」会。

宣冲经过研究,设计了一套取代宗族式社交,又能接东图本土地气的社交。此次变法,宣冲挑选了一个「筛选煤矿」的小队进行试点。

每周进行一次生活讨论会。

讨论会上,每个人精炼一百字的发言。而组长把每人的发言记录进行汇总,然后每个人签字同意后,组长对上递交总报告。

宣冲的每一项「突发奇想」,都是让被选中的小组怨声载道。

但是作为世子,未来宣冲在东图的日子还很长。所以被选中作为试点的小组,都是假装「兴致勃勃」地干了。

…抄作业中…

关于「刘浩行喜欢花冤枉钱」的说法在东图各地纷纷传开来。乃至于南方的投资商人也都过来查帐。

宣冲是十分耐心地和南方投资商人解释:「钱并不是自己挪用至奢靡生活中去了,而是确保「人员生产成员效率」。」

宣冲让工作组做了几万字报告。

例如「宿舍楼这一块,我们计算了上午八点出宿舍进入工厂上班,下午六点钟回来的情况.」宣冲给投资人罗列了「工人们入厂时间标准可控」和生产计划的契合性。

作为「入了道」的存在,宣冲将这二十年来江南建立的七所钢铁厂的相关数据,如工厂建立工期,工业产出的规模,乃至工人的效率,都列出了公式进行了罗列。

关于这些公式引用的江南某些工厂的数据,大部分商人其实都是没法搞到!

这是宣冲通过徐希和秦天依的关系,查阅到的商业资料。

商人们用电报把公式发给了自己钢铁厂,让那边对一下后,发现完全正确,遂对宣冲的规划进行了认可。

于是乎原本的查帐,变成了追加资金投入——这一部分追加资金不是直接加给宣冲,而是参与到对东图的人员培训和规划上来。

对于南边商人来说,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就三项。

1:对当地干扰的不可控。

2:无法确定工期。

3:对资金走向不知情。

如果能够用钱锁住一个,能让项目可控的关键人物,投资者愿意多砸两成的投资。

如果能够确定工期每一步规划表,甚至能够有「加速键」,投资者为了攥着「加速键」会追加五成的投资。

如果,能够确定项目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资金走向,投资者会多追加一倍资金,然后把资金的审查人员,塞到环节中。因为这掌握全部风险,就等于控股了。

宣冲对投资者们做出保证,在入冬季前,也就是十月份,本地温度下降前,就能让二号工区试生产运行。

被新生活组织起来的工人们,准确来说,是被远高于宗族生活待遇所激励的东图青壮劳动力们,正在积极主动为钢厂添砖加瓦。

大标语挂在了厂房上:「铁厂是我家,爱厂如爱家」。

…候鸟们扬起白翅开始南飞,晚间开始凝霜…

宣冲的泥瓦工作结束,开始重新拿起书籍。在这个假期内,自己这边也搞定了苏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