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同学
现汉 。这一年,宣冲是半年巡航,半年回港;兼顾工作与学习。
四科中,其中的械造、炼学,也就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项;宣冲非常有“天赋”,很快就入门上手了。
毕竟这两门学科变得再多,也不能让牛顿第二定理改了,更不能让金银铜铁氧氯的电子层数发生变化。
但在偏向文科的考题上,宣冲看着那些江南系的题目,傻了眼了。
不同于前世文科考试中,直接大段的语言论述——而是通篇的“理学应用逻辑”。
例如某应用题:列出几十个人事单位,要求在一个跨州府的工程项目上给出章程,分配“部门责任”。
每一个人事单位的法规条例,都是要提前背诵的。如何减少矛盾点,在组织时,在不同部门的法规矛盾碰撞时,提前作出解释?这叫“行政调解”。
这个题目预设了几百个可能的矛盾点,如果漏了一项行政调解,就不合格。
并且在组合过程中,尽量让各个部门自动耦合,减少额外的行政调解。——这其中逻辑性,就是一个“人事”上编程题目。
“理学”上的大题,不是套着八股文进行教条主义辩经。而是一些“为官做吏”时如何进行责任分配,让效能可见的应用题。
要涵盖水利,农耕,法律,交通数百个部门的律令,熟悉每个部门律令的优先度。这些律令,在不同时刻的优先度是不同。
例如在汛期,水利律令的优先度是最高;而在农忙时,农耕优先度是最强。
考试题目上不会告诉你哪个优先度高,只会标注一个日期,在不经意间塞一个条件。
例如在某考题中,要组织“庙会”;题目提到这个庙会非常成功,那么考生就要警惕“人流量过大”这个第一优先级的情况。防止踩踏和火灾。
宣冲终于知道东图这个小地方为什么出不了举人了;因为天寒地冻的农奴文化,让经济活动非常简单,管理也很粗犷。根本没有这么多行政项目让人管理,所以也就不晓得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
宣冲:东图那土路上设置一个交通管理员,只能让东图人想到,这是官家安排的“劫道”的。
甚至可以说,整个北方都少有能考过江南地区的;因为工业高度发达的江淮流域,在现汉内都是独一份的,生活在这里的考生是耳濡目染,才会知道“地区工作”执行时,某些部门存在的意义。
官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工作。
曾几何时,宣冲重理轻文,不清楚现汉都工业时代了怎么还会重文轻理?现在恍然明白了,现汉文科是以维系社会运转为目标,卷出来的技术官僚考核体系。冰冷无情,没有小作文抒情,都是“以百姓为刍狗”运作的。
相反看来,前世自己那边的人文部分,反倒是显得不专业。
宣冲原本想着直接用超能力在铅笔橡皮上刻录微米级别答案小抄的想法破产了,这课程是要逻辑推导。
…咬笔头…
视角来到徐希这边,他在得知宣冲要去考科举时,不由佩服;但实际上则暗笑宣冲跳到了这个深坑中。
别看现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其内部一些律法结构,是非常超前的。
因为现汉的变革情况,是他那个时代的穿越作品中主角穿越古代后,变革世界的调调。
每一个时代对“变革”的理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