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参加秀才试的人数是三百多万人。最终考上秀才的,只有四十万左右。
而秀才的功名就是终身制了,全国秀才也就两千万,这是现汉现在公务员,国家产业的基座力量。
接下来的乡试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秀才会在二十五岁之前被刷下来;座师们会根据秀才们在科考中所擅长的项目,将其分配到“医”“工”“营造”(土木)“水利”“市舶”等三百六十行的官办学堂中。
例如刚刚这个陪同宣冲的匠主,他就是一个秀才!所以听到宣冲刚刚说“自家穷”,他是不爽的。
话题回来剩余那千分之五考中的秀才,就是举人。每年应届约两千人。
这两千多举人们就不是在乡里读书,而是集中到南都,北都,东都,西京四个地方的“太学”中读书。
这深造中又会刷掉九成的人。因为每年只确定一百个进士!
而即使是刷下来的举人,也是地方上数一数二的人物。现汉如今的“正业”,用熟悉的话来说,就是重要产业链,就是握在这批人手中!
宣冲不禁咋舌:能够进入殿试的人就是顶级精英!在现汉内,科举爬上来的人才不仅仅是入仕为官,为农桑,匠业的发展制定政策;现汉涉及到“国器”制造的行业,例如造船,炼钢,铁路,船运,也都只有进士、举人们才有资格经营。
至于这帮人的忠诚度!宣冲感慨:你可以嘲笑儒士们在弱势时可能会“水太凉”;但是不用担心他们在国势强势的时候倒贴!
转移财产去海外过好日子什么的?财产有功名重要嘛?
眼下在现汉内宗族中,只要某一房中举,会当即把祖产过继给中举这一房。绝不会让给行商的那一房。
行商做生意的那一房也不会有意见;哪怕这行商是海商,这一房的房主手下有着一票强人!也是笑呵呵金盆洗手,把手下人安排好,跟着本家混。
若是一个宗族没有举人罩着,庞大“族产”找不到足够熟的举人来挂靠,就不慎被人套了债,以至于丢了族产断了嗣。
宣冲:科举才是正途啊。在现汉百姓心里。所有关乎于社稷命运的“正业”都要留给读书人!
重工业生产资料,钢铁厂,造船厂,诸如此类涉及到“国之重器“的东西——商人是不配掌握的。
宣冲瞅了瞅自己,目前自己十五岁,处于精力旺盛上升期。于是乎萌生了一个念头:“要不自己也试着考一考科举,大不了作弊嘛,用力矩系统做小抄。”
…浪子回头,金不换…
另一边,在海军飞艇上,有人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海军工厂。
当看到刘浩行和举人出身的造船厂负责人对着图纸,在火四溅的焊接点长谈一个多时辰;周胥酸溜溜地道: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
“宣冲每次宴会都会按时离场”的行为,他是知道的。而现在宣冲一丝不苟的实干做事,周胥是很想爆锤自己家里面那些子侄们。
一旁穿着女卫兵军服的女子说道:“大人觉得他不识趣,为何不调他走?”
周胥瞥了一眼这个自己女护卫:“头发长,见识短。踢走干实事的,就剩一帮酒囊饭袋了,锦绣楼台不就垮了吗?我只是感慨,他要家世有家世,要恒心也有恒心。这样有出息的人,过几年就要升到我头上面去了。”
女护卫顿了顿,过了好一会,找机会抱住周将军臂膀,继续问道:“大人,你说这位武卫将军,他的家世,到底是什么?”
周猛一拍桌:“你乱打听什么?”
这个女护卫出自海商家族,从小喜欢舞枪弄棒,要当个女侠,然而她家里面是不可能放任她真的做“小太妹”,嗯,应该叫做江湖儿女,于是乎就给她安排到大人物这里了。
由于“功夫”了得,大腿紧实,颇受周胥宠爱,正式成为妾室。常伴于左右。
她的家族近来发话了,让她留意一下宣冲!——毕竟这么年轻的将领,前途无量。
周胥揽住女护卫腰间,在腚上猛烈一把,女声娇嗔中,周胥警告:“这家伙来自上面,要是能搞定,我就上了;你告诉你家人,别动歪心思,也别想攀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