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中老年妇女的偶像?不,年轻的也是!
她不是真的要你理解她,她是要你认可她曾经是个被亏待的王后。
——亚瑟·黑斯廷斯《昔日为后:玛丽·德·美第奇》
肯特公爵夫人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你知道,德丽娜以前……是多依赖我的。她连起床后该穿哪双鞋,都要让我替她挑选的。但现在,她有墨尔本子爵,有萨瑟兰公爵夫人,有一整座白金汉宫。而我……连她床头的闹钟是几点响的,都再也不知道了。”
亚瑟点了点头,没有打断。
肯特公爵夫人说着说着,抬头望向远处庭园的方向,阳光透过树叶洒落,风从圣乔治大厅的高窗拂过。
她喃喃道:“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开始看我像个陌生人。我曾经为她的每一双袜子挑颜色、为她每一天的日程彻夜难眠……可她现在却说要尊严,要自由。”
“或许她说得没错。”亚瑟缓缓接道:“但这不等于她不再需要母亲了。”
肯特公爵夫人怔了一下,她把头转了回去,目光低垂,落在自己交握的双手上,那双曾经精心挑选食谱、签署宫廷账目、为女儿设计课程安排的手,如今却只是孤零零地搭在晨装的褶边上,显得空洞又无用。
她缓慢地、像是自言自语般低声道:“可你知道吗……我有时候会觉得,她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女儿了。”
“你知道吗,亚瑟。”她轻轻吸了口气,那吸气里带着一点克制到极致的痛苦:“我为了让她茁壮成长,几乎倾尽了我在这个国家仅剩的一切。或许没有人会记得,乔治四世刚登基那几年,我们在肯辛顿住的是哪间屋子。那屋子冬天漏风,夏天发霉。她出生那年,天气冷得几乎冻死人。她的父亲……我的丈夫,我亲爱的爱德华,他还没来得及看到女儿长牙,就撒手人寰了。而他留下的,只有七万镑的债务,亚瑟,七万镑!”
她的指节忽然用力握紧了膝上的裙褶,眼角的皱纹绷得紧紧的:“许多人以为王室会供我们母女衣食无忧,但她的伯父,乔治陛下甚至连我的信都不屑回一封。我去见他,求他可怜可怜他弟弟留下的孤儿寡母,结果他却把我晾在圣詹姆士宫的前厅几个小时,然后派侍从告诉我,他公务繁忙,所以无暇见我。”
说到这里的时候,肯特公爵夫人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强忍那段羞耻的往事,作为大公之女,注重体面的天性常常让她避免在外人,尤其是贵族面前提及这些。
但或许是因为压抑了太长时间,再加上康罗伊远离后长期无人倾诉,她今天居然愿意把这些话告诉亚瑟。
“那时候,我和德丽娜靠什么活下来?靠变卖嫁妆,靠我的兄弟利奥波德时不时的接济,靠节衣缩食。有一个冬天,我甚至把大部分仆役都遣散了,只留下了保姆、厨娘和看门人陪着我们。到了晚上,有时候甚至连生火、烧水、洗尿布这种事都得让约翰和莱岑去做……”
亚瑟静静地听着,脸上一贯的温和神色没有丝毫变化,仿佛他正在耐心聆听一位地位尊贵的女士讲述感人至深的坎坷经历,而不是一个德意志寡妇在回溯自己曾经的狼狈与屈辱。
他的眼神看似安定,时而带着些讶异,时而又透着些怜悯。
但他的心里?
抱歉,猪窝里长大的亚瑟·黑斯廷斯爵士恐怕很难理解有保姆、厨娘和看门人的日子究竟苦在哪里。
变卖嫁妆?
被晾在圣詹姆士宫里几个钟头?
靠兄弟利奥波德的汇款过冬?
这些对于一个出身济贫院、不知父母姓名、童年靠分粥和捡煤渣维生的亚瑟·黑斯廷斯爵士而言,实在称不上什么苦。
他记得四岁那年冬天,穿的是前一年镇上送来的捐衣,领口缺了一边,袖口是被人用麻绳粗糙缝起的。
夜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张用稻草垫的床板上,挤在一起避着寒气,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睡觉前还能喝上一碗剩菜叶熬的稀汤,如此一来,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就不会空得像外面的北风那样呼呼作响了。
那年冬天,济贫院死了七个孩子。
更可恨的是,第二天分给每个孩子的稀粥依旧没有加量。
不过不打紧,因为来年春天,济贫院又来了八个。
最糟糕的是,自那以后济贫院的伙食变得更差了。
如果换作五年前,亚瑟或许还会对肯特公爵夫人的苦水愤怒一下,但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他不愤怒,不羡慕,更不怜悯,只是觉得荒谬。
他当然明白她是真情流露,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难得的真诚。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苦,是人一出生便被扔进去的——不求出头,不求功名利禄,只求衣食暖足,只求活着。
还有一种苦,则是跌落了几寸尊严,便痛得像是下了地狱似的。
肯特公爵夫人的苦,显然是后者。
但她也的确是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