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大明军事上,无法翻越的两座高山
戚继光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贪婪,等到了年纪大了,突然看到了龙袍,就看了眼?
生老病死,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的魔咒。
人的年纪一大,就会变得固执,变得孤僻,变得谁都不信任,连自己的亲儿子一丁点的忤逆,都变得难以忍受。
戚继光年轻的时候,真的太忙了,打完了大宁卫,去打开平府,开平府打完就去打了俺答汗,等到俺答汗这边刚收拾干净,在燕山、太行山脉剿了两年匪,刚歇歇脚,他就再次东征朝鲜、倭国,忙着施展自己的抱负。
等到他想要的海晏河清实现,等到他想要的草原宁海波平,他的身体已经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不增反降,凭借着大毅力,戚继光把自己饿到了健康,他已经打不动了。
没有卸任的时候,他忙得昏天暗地,卸任之后,失去了实力支持的野心,就变得无所谓了。
朱翊钧并不在意戚继光有些僭越嫌疑的行为。
这不是皇帝在试探戚继光,人心是不能试的,张居正讲过无数遍的东西,试探人心的君王,最后都会被这种试探所反噬。
完全的意外。
东华厅本身就不是会客的地方,那十二章的衮服一直放在那里,只是这次廷议占了西厅,临时宣见,才有了这次的事儿。
而且说到底,戚继光也就是看了看,伸出了手,却没有摸,既然没有摸,他这个皇帝大动干戈,才是胡来。
戚继光可是万历维新最大武臣,奉国公的赫赫威名,传遍了天下。
万历维新还没有大成功,就卸磨杀驴,等于还没打下江山,就已经良弓藏了,那就会变成宋太宗赵光义。
老赵家的困局,就是没打下燕云十六州,就开始良弓藏走狗烹,搞得终其三百年,都只能对燕云十六州望眼欲穿。
人够得着的时候,产生贪婪的欲望并不奇怪。
朱翊钧见过太多太多的进士,这些进士考取进士的时候,都有一个匡扶天下的梦想去实现,他们对奸臣、佞臣、贪官不屑一顾,甚至恨之入骨。
因为那时候,他们够不着。
后来,他们从吏部得到了官身和任职,赴任地方后,慢慢的就变成了他们最讨厌的那个模样,很多时候,有过之无不及,变本加厉的鱼肉百姓。
大明贪腐的现象极其严重,反腐司重手抓贪,依旧挡不住人的贪欲,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可这贪欲依旧如同猫爪子在心里挠一样,不拿点儿。就是手痒痒。
戚继光真的够得着,朱翊钧完全倚靠奉国公振武,本身就是把自己的命推到了牌桌上,赌戚继光是个忠臣,皇帝赌赢了,赌到了大明军荣耀天威。
离那个位子,只有一步之遥,谁都会贪婪,没有任何朝代能够例外,大明有靖难,也有夺门之变,围绕着皇权的斗争,从来都不温和。
产生贪婪的欲望,贪婪和理性就开始了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如果理性无法战胜贪婪,就会沦为贪婪的奴隶。
毫无疑问,戚继光的理智战胜了他的贪婪,他还是他自己,他连摸都没摸一下。
沈鲤坐在一边,可谓是胆战心惊,前线正在打仗,这皇帝和大将军爆发了冲突,恐怕是大明万历维新以来,最大的危机。
沈鲤觉得,陛下的应对极好,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一点都不小。
不说清楚,这小事,就会逐渐变成死结,最终变成大事;说清楚了,这大事,也就变成了小事。
沈鲤认为,这件事之所以能这么轻松揭过,最大的原因是:陛下春秋鼎盛,而戚继光已经垂垂老矣。
皇帝和大将军,都是京营的根本所在,但皇帝还年轻,戚继光已经满头白发,但凡是个长脑子的军兵、庶弁将、将帅,都会选择陛下,而不是大将军,就如同当年,严党都听严世蕃的,不听严嵩的一样。
要是年纪互换,恐怕,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可以结束的。
大唐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很快李渊退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在玄武门之变夺位的整个过程里,没有跟着动手,甚至立场偏向中立,大唐另外一位军神李靖。
李靖本来是隋炀帝的旧臣,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李靖就火速告知了隋炀帝,并且在长安积极调动兵力防御李渊的进攻。
等到李渊攻入了长安城后,李渊恨其固守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打算诛杀李靖。
李世民求情,再见李靖说服他归降,李靖不从,李渊再下旨要杀人,而‘太宗又固请’,才保住了李靖的命。
李世民对李靖有救命之恩外,还有知遇之恩。
李靖在义宁元年就加入了秦王府,成为了李世民座下的大将,一直到武德三年才离开,李靖在大唐开国时候立下的战功,都是在秦王府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