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十月,小奴酋黄台吉攻破了喜峰口,从喜峰口进攻京师。
崇祯皇帝紧急下令,山西巡抚耿如杞、总兵张鸿功,率领军兵八千人入京勤王,粮草自备,到了京师口粮吃完了,问兵部户部要粮,兵部不给,把八千军兵饿了足足三天时间,爆发了哗变。
而户部尚书毕自严出面,调动了口粮,哗变很快就平息了,可哗变有人要负责,率兵勤王的总兵被处死,巡抚被流放。
此刻距离大明灭亡,只有十五年了,这些乞丐兵,只要肯给饭吃,就肯打仗,还肯卖命。
唐德宗继位的时候,决心对付河北五个藩镇,这五个藩镇自从安史之乱后,就一直高度自立,不肯听从朝廷的调令,唐德宗这个举动,再次逼反了河北五镇。
唐德宗调动了泾阳兵,前往平叛,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问唐德宗索要赏钱,才肯前往河北。
唐德宗令京兆尹赏赐,京兆尹只给了粗茶淡饭,立刻引起了哗变,最后攻破了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
泾阳兵变的时候,大唐建立才 、平叛入京的勤王军,直接攻破了都城,赶走了皇帝。
如果如此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而之所以产生这种区别,的确是军屯卫所制度在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些军兵清楚的知道,他们是大明的兵,而不是某个节度使的兵。
也是因为有了军屯卫所制度,这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大明的暴力才不会那么容易失控,没有形成藩镇。
朱翊钧下章内阁,议海外军屯卫所设立。
大明再征安南,如何彻底打消安南人的抵抗意志,如何防止内鬼抢夺胜利果实,军屯卫所,大概就是答案。
大明皇帝在七月十四日,接见了海外番国的使者,回答了关于环太商盟定价、西洋商盟成立的诸多细节,在次日清晨,皇帝在黄浦江行宫御书房西厅,召开了第二次对安南用兵特别廷议。
“陛下,松江知府胡峻德上奏,请命改黄浦江行宫为晏清宫,取意海晏河清。”大宗伯沈鲤出班说了一件和征战没什么关系的事儿。
对于争取陪都地位,松江府的热情很高,可谓是孜孜不倦,连日拱一卒这种招数都拿了出来。
松江府要是陪都,那应天府这个陪都算什么?一个江南,岂能有两个陪都!
松江府不语,日拱一卒,黄浦江行宫若是真的改名成功,就是从行宫升级为陛下常驻宫殿,那皇帝在哪,哪儿就是都城,不是陪都也是陪都了。
“应天府拦了这么久,也拦不住了,改名晏清宫吧。”朱翊钧笑着说道。
应天府一直喊不要,可是又拿不出好的对策来,最终只能让松江府得逞了。
应天巡抚王希元也是张门嫡系门生,可惜,自然禀赋有差距,松江府聚九省之伟力,王希元拦也拦不住。
“陛下下章户部,询问对两广定向增发黄金宝钞,户部部议定每年六百万贯。”大司徒张学颜出班,说起了户部的商议结果。
“这么多吗?大明腹地六百万贯,吕宋六百万贯,广东六百万贯,这就 ,超发了三倍,真的没问题吗?”朱翊钧吓了一跳,虽然是为了建蓄水池,可这一次性增发 。
“陛下,可能不够用。”侯于赵解释了一下,已经很保守了。
“行吧,是朕的错,朕收储不了更多的黄金,就依户部所议。”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决定了增发,广州光是票的规模,都超过了五百万贯,这六百万贯砸进去,真的不算多。
发钞,没有黄金,就用信用背书,朱翊钧这点信誉还是有的。
广州府太缺钱了,缺到了连各个坊发的私票,都能当钱用的地步,广州府还没法管,管了百姓没钱用,不管私票、假票,会冲击官票和黄金宝钞。
先解决广州府的燃眉之急,朱翊钧再想想办法多收储一些黄金。
其实大明朝廷真的很保守了,按照费利佩三次金债券暴雷的经验而言,想要让黄金宝钞暴雷,陛下必须要每年超发七倍以上,并且持续数年之久,超发的倍数越多,暴雷的速度越快。
大明这才超发了不到三倍,这才哪到哪儿,不说黄金、白银、赤铜这些贵金属,就是大明庞大的货物,都能撑起的黄金宝钞这点发行量。
“姑苏岛上的俘虏,全都阉割后,送往了吕宋。”大司马梁梦龙出班奏闻征安南俘虏处置一事。
姑苏岛俘虏里,有一千一百多名的大明人,这些大明人可不是移民海外的二代,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福建等地的大明人,他们在倭患、万历维新后,逃出了大明。
如何处置这些大明人,就成了朝中最近争论的焦点,最终保守派的兵部获胜了,以蛮夷处置,等于说剥夺了这些人大明人的身份,并且以蛮夷的处置办法处置。
按照维新派的观点,这些人都是大明人,是隆庆二年调动戚继光回京,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不应该以蛮夷处置,而是以大明人的身份处置,流放吕宋、旧港、金山等地,为大明海外开拓出力。
兵部反复权衡,还是把他们全都阉了。
“军中自有章程,就这么办吧。”朱翊钧没有过分干涉前线。
最终让兵部下定决心,还是陈璘上疏,在陈璘看来,这帮海寇出身的俘虏,烧烧抢掠无恶不作,不配为人,顶着杀俘不祥的诅咒,陈璘把其中四百名俘虏,全都沉了海。
原因很简单,林道乾为首的海寇,主要营生,就是贩卖丁口,夷奴他们卖,大明人他们也卖。
手上沾着大明血,全都是沉海的结局,剩下的也都被阉了,送海外种植园为奴。
“陛下,黎牙实的《论中国》,怎么少了一段?”大宗伯沈鲤出班,询问黎牙实的论中国,沈鲤看了这书,确实写的极好,对大明的理解,非常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