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郑重思索后,点头说道:“你去一趟吧。”
李佑恭去广州府,不代表着皇帝身边,没人近前伺候,张宏短时间内应急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
其他皆不提,既然已经开战,就先打赢,再说其他。
现在战争还没有完全铺开,这些事儿,现在还来得及做,现在就重视起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再等两个月,再做这些,就显得有些匆匆忙忙,连滚带爬了。
对安南用兵,朱翊钧坐镇松江府,其实用不到他这个皇帝太多,大明这台战争机器运作十分良好,也经过了数次大战的考验,即便是输,也不会输的多难看,绝对不会变成费利佩远征英格兰那般闹剧。
除了对安南用兵,还有国事,需要朱翊钧这个皇帝亲自处理。
第一件事,在环太商盟推行大明宝钞交易;第二件事,环太商盟货物定价。
第一件事非常难以实现,因为在这些总督府理事们看来,大明用一张薄薄的纸钞,就想要换走他们辛辛苦苦抢来的白银等货物,实在是痴心妄想。
东太三个总督府,又不是被大明骑在头上的倭国,凭什么接受黄金宝钞充当货币?你大明皇帝这完全就是泰西教廷做派,是在出售赎罪券!
这件事由礼部主导,姚光启和阎士选负责推动,推动起来十分艰难,虽然吕宋、旧港、金山、金池,这些大明建立的总督府,无条件接受了这个政策,但墨西哥、秘鲁、智利的反对意见很大。
这三个总督府的情况,和吕宋完全不同,吕宋接受宝钞作为货币,原因是铜料全都运往了大明,严重缺乏贵金属货币,而大明在吕宋的影响力极强,自然可以推动宝钞的流通,保证宝钞不会被伪造等等。
墨西哥、智利本来就产白银,墨西哥有三个银矿群,智利有世界最大的银山,富饶银山。
本来就不缺少白银,而且因为他们做二道贩子,把货物卖到泰西去,导致泰西的白银向殖民地倒流的现象,正在发生,短期内,这三个总督府真的不缺白银。
轧印银币,并不是什么特别高超的技术。
琉球总督府的理事们,和姚光启、阎士选一起抵达了松江府,等待着觐见,询问圣意。
朱翊钧对这件事不太理解,专门下章礼部询问,为何要推动黄金宝钞的海外流通,而礼部给的答案也很明确,为了增加掠夺效率。
高启愚的意思是,黄金宝钞就像是水,而五个对外贸易的市舶司就是闸口,如果水库里的水太多,就开闸泄洪,冲到海外去,如果水库水太少,可以通过调节贸易政策,迫使宝钞回流。
这一来一回的潮汐之间,财富就到手了。
这里面的操作门道很多,但先要把第一步走出去,让海外普遍接受黄金宝钞成为流通货币,才能实现。
白银不行,白银的成本太高了,用白银做潮汐,时间太长,动静太大,而且对大明的影响太大了一些,不太容易掌控,纸钞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了。
礼部做这件事的目的,让黄金宝钞,成为大明掠夺海外财富的重要工具。
礼部这么干,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之前费利佩就这么使用金债券,来增加对殖民地的掠夺速度。
次日清晨,朱翊钧上磨结束,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开始处理了今日送来的奏疏,召见了大臣,商量昨日未决之事,把庶务处理清楚后,他召见了姚光启和阎士选。
“你在记什么?”朱翊钧注意到了张宏在写写画画,李佑恭昨天下午就带着番子坐船去了广州府,雷厉风行,快速反应,说走就走。
张宏将手里的备忘录递给了陛下,笑着说道:“臣记一下陛下召见大臣们的次数,冯大伴还在御前听用的时候,就已经在记了,谁被召见的次数多,证明谁更有资格入阁听命办事。”
让皇帝犹豫不决,要召见臣子商议的事情,一定是非常棘手的,而且难以权衡利弊的,陛下召见次数这个量化考成,就成了大臣是否是肱股之臣,也就是是否能够入阁的一个标准。
一次都没被召见过的大臣,入阁能办得了什么事儿?
王家屏、侯于赵、高启愚就经常被陛下召见,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询问他们,并且要交给他们去办。
取消廷议,有利于权力的集中,有利于一元专政。
“这高启愚人在北衙,居然还是第一。”朱翊钧看了看这个次数,每次召见,所为何事,都记录在上,这也算是对大臣的一种考成办法了。
高启愚被召见的次数很多,即便是皇帝南巡三个月,高启愚依旧是第一,他被召见了足足 ,只有27次。
朱翊钧召见高启愚主要是丁亥学制的事儿,大明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军费,甚至很快就会倍于军费了,兹事体大,自然要多次召见询问详细。
皇帝南巡前,十八座大学堂展开了大规模的忠诚度筛查,截止到六月份,基本已经完成,二百余名学正被查处一律革罢, 。
端着皇帝的碗骂圣上的活儿,这帮士大夫们真的能干得出来。
而大明制定的严出政策,也开始逐渐收紧,仅仅京师大学堂就有超过三百名学子,今年无法顺利毕业,还要再复读一年了,再试不过,会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