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四比较顽皮之外,其他人都很乖。”
李珩口中的老四,乃是李爽与高乐陵之子李珲。
李珩便是与李爽的二子李瑜之间,相差了五岁。如今李珩十三岁,已然能在李爽不在关中的时候,当一块招牌,镇抚关中内外,可李瑜却还是小屁孩的模样。
所谓长兄如父,双方看似是一辈人,实则不然。
李爽与众人进城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府。
“行了,回去告诉你阿母,我入夜回府。”
“父王,你可早点,太晚回去,诸位阿母会不高兴的。”
“多管闲事!”
李爽照着李珩的屁股就踢了一脚,道:
“快滚!”
李珩摸着屁股,悻悻的离去了。
李爽与苏绰,则直接去了尚书台。
这位尚书令、关中事实上的二把手,在大灾之下的这几年,艰难应付,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根。不过便是如此,依然无法改变他那牛马般的精神。
“大王,如今巴蜀的形势已然稳定,入蜀的五万户百姓扎下了根,关中的形势也有所好转。”
李爽听着苏绰汇报着如今关中的户籍、农耕状况,微微点了点头。
“关中元气未复,还需多行休养生息之策。”
“臣明白!”
并不是关中如此,便是河南、巴蜀等地也是一样。不过关中周围如今并没有太过强大的敌对势力,因此,并不需要严刑峻法,来汲取关中大地上每一分可以利用的力量,反而可以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加速民力恢复。
事实上,关中不乏能员干吏。甚至,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出将入相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