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答案,实在巧妙,不但增强了京察的作用,还提高了普通的朝廷命官在京察中的参与感。
最重要的是,它还削弱了某些大佬在京察过程中操纵局势的能力。
这是张英不愿意看到的。
但对乾熙帝来说,却是喜闻乐见的局面。
毕竟,对乾熙帝而言,他不喜欢任何一个部门变成铁板一块。
单独谈话和互评表,正好多了一个让皇帝看清楚各部内情的渠道。
乾熙帝一边听,一边默默地琢磨沈叶的意见。
张英能够想到的,他同样能够想到。
而且,他还想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通过这个办法,还能减弱吏部在京察之中的权利。
甚至通过这种办法,还可以减弱吏部的权势,让以后的官员调整,不再是吏部一家说了算。
想到这些好处,乾熙帝的心思就从申朱墨的死,直接转移到了京察改革上。
“太子,如果按照你说的去做,那岂不是意味着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干得再出色,也不如人缘好?”
对于乾熙帝这种问题,沈叶早有准备。
他从容应道:“朝廷需要的是英才,能力越强,越应该走到更高的位置上。”
“儿臣觉得,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他终究只是一个人。”
“所以一个合格的英才,如果不能团结同僚,那他就不适合登上更高的位置。”
乾熙帝对于沈叶这个说法,虽然觉得有点偏颇,但是仔细琢磨了一下,却也觉得有道理。
对于四品以下的官员而言,他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
但是,对于那些坐镇一方的大佬们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作用,调动团队的积极性,那就不适合当一方要员。
“你刚才说的这些有些零散,回去写一个条陈,朕再让大学士和吏部讨论一下。”
乾熙帝顿了顿,又扬了扬手中的奏折道:“你觉得申朱墨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沈叶沉吟之间道:“父皇,儿臣觉得,申朱墨这件事情不宜扩大追究,对于申朱墨的一家,应该抚恤。”
“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但是死者为大。”
“朝廷该给的抚恤,一定要给足!”
“另外,可以把太常寺当成试点,试行新法考核,让坏事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