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鹊桥

第 鹊桥

实时动态补偿?

梁孟松当然知道这个解决方案。

类似的方案在半导体领域就有应用。

“我们已经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但它们只是在记录温度和振动。

我要你重新编写算法,让它们成为预测和修正的神经系统。

将光刻机的关键参数与环境传感器数据直接挂钩。

基于过去数千小时的良率数据,建立一个预测模型,在环境变化尚未对光刻胶产生影响之前,模型就提前预测出焦点将要发生的漂移量。

最后利用cg-1内部自带的高速微致动器,在微秒级别内,动态微调透镜组的位置,以抵消环境变化带来的光学失真。

这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在抖动的手术台上,依靠神经反射保持手部稳定。

这样一来,光刻机就不再追求静止的完美,而是追求动态中的完美。

环境越不稳定,我们的补偿系统就越有价值。”

林燃停顿片刻后说道:

“这套动态系统一旦成熟,不仅能够激活4nm的潜力,解决你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能够把我们7nm产线的良率再往上推一大截,和台积电7nm制程的良率达到一致。”

梁孟松听完,他立刻明白了林燃的意图:不是去战胜自然法则,而是去适应它,并利用数据和算法来驾驭它。

“动态补偿……”梁孟松喃喃自语,眼中精光闪烁,“用软件和算法去弥补硬件上的不足。用我们最擅长的信息技术去解决他们引以为傲的精密光学问题。”

他脸上兴奋的表情只出现了很短暂的时间。

很快表情就转变成工匠的严谨和质疑。

浸淫半导体行业数十年,梁孟松当然知道“实时动态补偿”的概念,但他更清楚,将这项技术应用于cg-1这类光刻机上的难度,简直是几何级数的提升。

“林总,动态补偿从理论上而言当然可行,但我们都很清楚,您也亲自参与过我们生产线的构建,您很清楚理论上可行和实际工程上落地之间的差距。

很多时候他们之间很可能横亘着马里亚纳海沟。”梁孟松的语气变得急切,他必须让林燃明白其中的巨大工程鸿沟。

“在实际的工业中,动态补偿在半导体领域也有应用,但那些场景的时间常数和运动幅度,与光刻机核心曝光的场景完全不同。”

“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cmp,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化学机械平坦化。

在cmp设备中,我们使用实时监测来调整研磨力的压力分布,以补偿晶圆在研磨过程中厚度的不均匀性。

这个过程是低速的,调整频率可能在秒级甚至分钟级。

设备有足够的时间去采集数据、计算修正量,然后执行。

另一个我能立刻想到的应用场景是等离子刻蚀。

我们会在刻蚀腔内用光谱仪实时监测等离子体的状态,然后微调气体流量或射频功率,以补偿刻蚀速率的漂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