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自由號空间站

分布式控制系统你能提,你担任项目负责人,你可以来推进,但我们不能。

你应该知道李森科吧?”

这里指的是李森科和瓦维洛夫的爭论。

双方围绕生物性状是后天环境决定的还是基因遗传决定的爭论不休,李森科的理论在尼基塔时期,在苏俄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莫斯科认可的理论,被强行推广到苏俄的农业实践中。

一直到尼基塔被放逐到黑海后,李森科的理论才被否决,现在已经是列昂纳德了,李森科被否决了,但这种气氛,没有消失,塑造这种气氛的土壤仍然存在。

王曦继秒懂,他同样无奈得摇了摇头,“好吧,我明白,我明白。

这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说回分布式控制系统。

我们过去做了大量工作,就只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我在燕京的这三年时间里,已经解决了这些关键的问题。”

王曦继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图纸和计算报告。

“瓦连京同志,你还记得我当初对你说过的话吗?”王曦继问道,“我说过,自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

他將图纸平铺在桌上,那里是一份详细的多发动机並联方案。”n-1第一级的 。

在点火瞬间,每一台发动机都会產生微小的推力偏差,这些偏差会叠加,形成次同步振动。

而你们的集中式kord模擬计算机,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实时计算量时,无法在毫秒级时间內做出有效调整,最终导致了火箭的解体。”

王曦继指著图纸上的一个模块:“这几年,我们在华国拥有了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我们已经用这些技术,开发出了一款数位化的分布式控制器。

它可以被集成到每一台发动机的旁边,实时监测和调整推力。”

他继续说道:“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这些控制器可以实现毫秒级的通信。

如果一台发动机推力异常,相邻的控制器会立即感知到,並在中央单元的统筹下,对其他发动机的推力进行动態补偿。

这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的,但它们又都听从大脑的指挥。

当一个部分出现问题时,其他部分可以迅速进行补偿。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王曦继接著掏出一份论文:“这是pid控制算法。

每一个本地控制器都会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推力偏差,並根据这个偏差,在瞬间计算出需要修正的推力。

这个计算量很小,对於我们的数字处理器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中央控制单元的角色,则从一个全能的计算者,变成了一个协调者。

它只需要处理一个简化的模型,比如將一个发动机的失灵转化为一个全局的推力补偿向量,並將其分配给其他控制器。

这种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彻底避免了单点故障和系统过载的问题。”

没人会质疑华国的民用半导体製造能力,但这是火箭上要用的,它需要更高的稳定性,需要能够承受极端环境。

瓦连京还是震惊於华国的进度之迅速。

王曦继接著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半导体电路:

“这是我们开发的分布式控制器。

它可以被集成到每一台发动机的旁边,实时监测和调整推力。

採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固態电晶体和集成电路,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辐射和振动。”

瓦连京想到苏俄这几年把资金投入到半导体领域,但却进度缓慢就头痛。

这用掉的可都是他们苏俄航天局的预算。

隨后他又对王曦继的公文包感兴趣起来,不是,你这什么万能公文包,怎么装了这么多好东西。

“王,还有什么好东西全部拿出来给我开开眼界吧。”瓦连京调侃道,王曦继说:“我们剩下的工作还包括了控制器的软体开发,我们需要为它编写实时作业系统和控制算法,確保它能够准確快速响应传感器信號做出对应调整。

然后就是发动机台架的热试车,我们需要將新控制器安装到一台真正的nk 。

这將验证推力调节阀的响应速度和控制器的实际表现,確保它能在真实的、充满振动和噪音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我们还要搭建一个多台发动机的並联试验台,模擬火箭第一级的点火过程,以验证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应对次同步振动时的实际效果。

我们需要对火箭结构进行改造,需要重新设计n-1的內部结构,以安装高速数据总线,確保30

个控制器和中央单元之间的稳定通信。

在火箭的关键部位,需要安装新的传感器,用於实时监测振动、压力和加速度等数据,並將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瓦连京提醒道:“你是不是还忘了什么?”

王曦继恍然大悟,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资料:“你是说仿真实验对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