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自由號空间站
每个国家需要有每个国家的贏学绩效。
苏俄的是他们的钢铁洪流,飞机大炮,可能还有一些科罗廖夫留下的航天余暉。
但也就是余暉而已。
克里姆林宫方面已经决定要和华国破冰。
他们希望能够冻结在爭议性的议题,降低边境对峙烈度,以及寻找新的合作方向。
苏俄最希望的就是,能用卢布来购买华国的商品,其次是用石油、技术、大型工业设备来换,最后才是美元。
他们也寻找到了他们的破冰方式,那就是航天领域的合作。
由柯西金率领,前往华国展开访问的团队中,有两个熟悉的名字:波克罗夫斯基、格卢什科。
苏俄航天局在科罗廖夫去世后,为了追上阿美莉卡的进度,曾经试图从华国寻找能为他们工作的“教授”。
他们一开始认为钱会是这个人选,只是已经是 ?
所以华国派出了王曦继,一位有一定经验的年轻人去承担这一重任,华国方面会为他的工作提供协助。
双方的合作一开始是很愉快的。
儘管王曦继提出的分布式控制网络的想法,和苏俄的传统不符。
但从实验来看,这一套对n-1火箭来说,是管用的,是有效果的,是能够看到解决曙光的。
很遗憾的是,双方关係的急速降温,导致合作没能继续,在成功前,王曦继被迫回国。
连带著他所坚持的技术路线也付之一炬。
整个n-1火箭的研发进度也停滯了下来。
接二连三的发射失败,加上半导体技术的重视程度上升,苏俄航天局拿到的经费越来越少,n-
1火箭项目名存实亡。
现在,苏俄方面希望能够重启这一项目。
既是为了重返月球,也是破冰的第一步。
这对苏俄来说可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
某种意义上,这等於是在承认我们不行,必须要由华国人来牵头负责这个项目。
可见在柯西金的操盘下,苏俄对於修復关係的决心之强烈。
,王曦继再次踏上这片冰封的土地,记忆中,莫斯科是漫长的冬天,短暂的夏天,几乎不存在的春天和秋天。
这次来不是冬天,气温很適宜。
结合越战前线的炮火,阿美莉卡和苏俄之间在舆论上的衝突加剧,政治上的气氛同样火热。
但他依然能闻到记忆中的冷冽空气,这是一种感觉,是他对莫斯科的记忆被唤醒。
他知道,这一次,他不是作为客人,而是作为回归者。
在苏俄航天局的会议室里,他坐在长桌的一端,对面坐著他曾经的同事,瓦连京·格卢什科。
在多年前,他们曾並肩作战,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但最终,两国关係的破裂,让他们各奔东西。
瓦连京老了许多,曾经挺拔的身躯也变得有些僂。
不过他们上次见面是在不久前的燕京。
这次看到王曦继的回归,瓦连京面带笑意:“王,我们又要並肩作战了,这次,我们相信我们能把大傢伙给点燃,像土星五號把阿美莉卡太空人源源不断地送上月球那样,我们也要把我们的太空人送上月球。”
王曦继同样微笑著回应,他的语气平静而真诚:“当然,当然,在过去这三年时间里,我可没有停下来过,在理论和计算上,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只要我们的验证顺利,我想我们很快就会成功。”
瓦连京张大嘴巴,这是他在燕京的时候所不知道的:”n-1,它依然是我们的心病。
在你走之后,我们尝试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火箭在升空后,总是在某个阶段发生解体。
我们用了最先进的集中式控制系统,但它在面对多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所產生的复杂振动时,总是在毫秒之间崩溃。
你现在说理论上、计算上已经完成了验证,怎么可能?”
在燕京,他们聊的很宽泛。
现在,可以聊一些具体的內容了。
王曦继无奈道:“我在的时候不是说过,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是 。”
瓦连京苦笑道:“在苏俄,科学从来不只是科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