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证明了我们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对超导材料的工程学掌控,这不仅是航天的进步,更是未来超导晶片和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技术基石。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超低成本地月运输的经济模型,电磁轨道发射成功,意味著未来从月球运送氦-3、稀土等战略资源的成本,將只剩下前期的基建投入。
第三,月球,正在从一个科研前哨,变成一个拥有无限价值的商业蓝海,所以我们能看到a股市场上稀土企业的股价在跌。”
来自復旦的沈教授则毫不掩饰其战略意图:“这个蓝海,同样也是未来的战略高地。
我们今天能把 、功能更复杂的包裹送回来。
谁掌握了这条廉价的地月航线,谁就掌握了未来 。”
下午两点五十分,东京地下掩体內,气氛压抑到极点。
巨大的屏幕墙上,分割著十几个实时画面,所有画面都给到了那片国际水域。
“秋津洲號报告,已抵达预定回收区边缘 。”一名联络官报告道。
“华国方面反应?”
“有,他们派出了护航编队中的南通號正在向秋津洲號接近,距离8海里,用国际频道发出警告,要求我方船只保持安全距离,不要干扰在国际水域的正常科研活动。”
“这是標准的拦截和监视程序。”
巨大的屏幕墙上,最中央的画面,是由部署在那国岛上的j/fps-5远程预警雷达提供的轨跡模擬图。
一个微小的光点,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深空坠向地球。
“目標轨跡稳定,完全在我们两天前测算的模型之內。”一名统合幕僚监部的情报官报告,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不解,“奇怪的是,它几乎没有进行轨道修正,似乎完全依赖初始弹射时的精度。”
现场除了官僚外,还有一些从jaxa紧急请来的专家,其中一位头髮白的轨道动力学专家,已经开始汗流浹背了。
“诸位,”专家脸上写满了费解,“这不可能。
从月球发射物体返回地球,需要考虑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引力交互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三体问题。
再加上太阳风、重力梯度等一系列的参数,都在动態变化。
其初始发射的窗口和角度计算,必须精確到小数点后十几位。
我们都知道,华国的by-2搭载的新型霍尔推进器,使其具备了充足的中途修正能力。
在过去的 ,”专家指著屏幕上的数据,“但请注意,最后一次修正,是在 、距离地球超过 。
从那时起,它就进入了无动力滑翔阶段。”
一旁的上位者问道:“也就是说,最后的这 ?”
“完全正確。”该专家非常严肃,“在最后的这段航程中,它將完全依靠自身的导航系统来计算再入点。
任何微小的误差,无论是来自自身陀螺仪的漂移,还是计算中的引力场模型不完美都会在再入大气层时被急剧放大。
按照我们最好的模型推算,即便有霍尔推进器的前期修正,它最终的落点误差范围也应该在一个直径 。
但华国的误差好像远远小於 。”
他指向屏幕中央那个由华国海事局划定的、长 、宽 。
“他们公布的这个回收区,本身就是一次技术炫耀。而现在它正衝著这个框的正中心飞去。
这意味著,它的导航系统,它的自主定位和轨道解算能力,达到了一种我们此前认为在理论上才可能实现的精度。
我们最好是能够把华国舰队逼退,把by-2带回来,它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需要搞清楚华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很怀疑,他们在某些技术上又实现了突破。”
“什么技术?”
jaxa的专家说:“量子陀螺仪。”
他接著解释道:“陀螺仪是一种用於测量或维持方向和角速度的装置。
简单来说,它告诉一个物体它是否在旋转、向哪个方向转、转了多快。
它是所有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
惯性导航的优点是不需要接收外部信號(如gps),因此无法被干扰。但它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漂移。
传统陀螺仪,无论是机械式的还是光学式的,都存在微小的、无法避免的製造瑕疵和环境干扰。
这些微小的测量误差会隨著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里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依靠自己的感觉来走直线。
那么我们每一步都可能有一个微小的角度偏差,一开始不明显,但走上一公里后,你累积的误差可能会让你偏离目標几百米。
这就是漂移。
对於潜艇、洲际飞弹或深空探测器来说,长时间的漂移累积,將导致其对自己位置的判断出现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