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英雄好汉站出来了

皇帝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轻松地说道:“这些道理,并非多么深奥。不过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货殖之道罢了。只是,寻常商人谋一家之利,而朕,谋一国之利,千秋之利。”

他扶起郑芝龙,心中却涌起一丝无奈。

近来,朱由检越发感到一种力不从心。

他的许多超越时代的构想和政令,一出京城便层层衰减,到了地方,往往只剩下僵硬的执行,而失去了灵魂。

这并非臣子们不忠或愚笨,恰恰相反,他们是大明最聪明的一批人。

但他们的思想,依旧被这个时代所禁锢。

一道旨意,他们能看到的是“是什么”,“怎么做”,却极少有人能领会“为什么”。

思想的鸿沟,是最大的阻碍。

收复东番,开海贸易,绝不仅仅是夺回一片岛屿,增收一些关税那么简单。

这是撬动整个东亚海权格局的第一步。

若执行者只将其看作一次规模宏大的剿匪或开疆,那便会处处失据,完全无法领会后续建立贸易中心、辐射南洋的深远布局。

朱由检不能再赌下面的人能“心领神会”。

既然言语和奏疏无法完全传递他的意图,那便让他们亲眼来看,亲耳来听!

因此前些日子,朱由检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决断:今后,凡他选定的、将要外放独当一面的年轻重臣,都必须先留在御前,随驾参赞一段时日。

他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他的格局与视野烙进他们的骨子里,以此为帝国培养出一批真正能与皇帝同心同德的栋梁之才。

而郑芝龙,这个不到三十岁,野心勃勃,未来将掌控大明海军数十年的海上枭雄,正是这项“御前亲授”之策最完美,也最急需的第一个人选!

念及此,朱由检收回了思绪,目光重新落在郑芝龙身上,变得深邃而郑重。

“朕信你的船坚炮利,也信你郑家军的悍勇。但朕要的,不仅仅是一场胜利。”他凝视着郑芝龙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朕要的是一位能完全领会朕之意图,能将朕的整个海洋宏图贯彻到底的帅才,而不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

话说到这个份上,皇帝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所以,”朱由检的声音恢复了温和,“就这样吧,郑爱卿。你暂且不必回福建。就留在南京,每日入宫,在文华殿随朕参赞。朕如何理政,如何批阅奏折,如何与诸臣议事,你皆在旁观看。朕心中所想,朕将要做之事,都会一一说与你听。”

“什么时候,你真正明白了朕为何要这般布局,朕的这盘大棋究竟要看向何方,你再南下不迟。”

随驾参赞,亲授心传!

这话从皇帝口中说出,已经不是简单的恩宠,而是一种资格的认证!

意味着皇帝认为他郑芝龙有潜力成为那个能与皇帝“同心同德”的帅才!

郑芝龙不是蠢人,他瞬间就明白了皇帝此举背后那远超个人恩宠的期许与栽培!

皇帝这是要把他当成真正的“门生”,当成能领会并执行自己雄图霸业的“心腹”来培养啊!

从古至今,何曾有君王对待一个起于草莽的武夫,如此推心置腹,寄予厚望?

巨大的感动与激动如同山洪决堤,瞬间淹没了他,郑芝龙的虎目之中,竟涌上了滚烫的泪水。

“陛下!!”

他猛地再次跪倒,声音已然哽咽。

“陛下!此前,江湖上、朝堂里,不少人都说臣是英雄好汉,是福建一霸!臣不是!臣今日之后,便是天子门生!要说恩师,陛下就是臣的恩师!

数月前,臣只是福建一介游击,是陛下将臣擢为市舶总司提督,授户部侍郎之衔。要说靠山,陛下才是臣唯一的靠山!要说朋党,臣也只愿做陛下一人的臣党!”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