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山雨欲来,风雷暗蕴

第 山雨欲来,风雷暗蕴

午后的阳光,透过鸡鸣寺禅房那扇精致的雕木窗,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浮动着极品大红袍的醇厚茶香,与窗外飘来的淡淡檀香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形成足以让任何俗世中人为之气定神闲的独特韵味。

这便是佛门。

这便是清净地。

了凡方丈端坐于主位,身着一袭浆洗得发白的灰色僧袍,面容清癯,双目微阖,手中捻着一串油光发亮的紫檀佛珠。

他整个人便如一棵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松,自有一股超然物外的沉静气度。

“方丈所言空与非空之辩,真乃醍醐灌顶。”下首处,一位身着宝蓝色杭绸直裰,面容富态的士绅轻轻放下手中的汝窑茶盏,满脸叹服,“我等凡夫俗子,终日汲汲于名利,却不知这万般景象,终究是镜水月。今日听方丈一席话,胜读十年圣贤书啊。”

此人乃是南京城赫赫有名的丝绸巨贾刘永信,祖上便是靠着与织造局的生意发的家,家财万贯,更兼乐善好施,尤其对这鸡鸣寺每年捐献的香油钱,都足以再造一座小庙。

“刘居士谬赞了。”了凡方丈缓缓睁开眼,目光平和如水,“非是贫僧言语有何玄妙,实乃居士心中自有慧根。佛曰,烦恼即菩提,若无这红尘的纷纷扰扰,又何来勘破之后的清净自在?”

他的声音温润而富有磁性,仿佛带着某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同席的另外几位,也皆是金陵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有致仕的户部侍郎,有手握着城外大片良田的地主,亦有在士林中颇有文名的名士。

他们今日齐聚于此,名为品茶论禅,实则是在这片佛门清净地里,构筑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方安乐窝。

他们谈论着《传习录》的心学,探讨着《坛经》的禅宗,言语间,是“致良知”,是“明心见性”,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玄妙。

此刻的鸡鸣寺,就是他们精神上的桃源。

在这里,朝堂的纷争,赋税的繁重,流民的哀嚎似乎都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琉璃罩,变得遥远而不真切。

他们只需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钱财田产,便能换来方丈的开解,内心的安宁,以及…某些实质上的庇护。

这交易,很划算。

禅房之外,午课刚刚结束。

年轻的僧侣们脸上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澄净,三三两两地走向斋堂。

钟楼上的老僧正准备敲响用斋的钟声,后院的火工头陀则将一大桶冒着热气的白米饭抬了出来。

香客们在各处殿前虔诚地叩拜,祈求着各自的福报。

一切都和过去的数百年一样,祥和宁静,仿佛会一直持续到地老天荒。

了凡方丈端坐于主位,正欲开口再论一番“心外无物”的禅理,唇角含着一丝淡然的笑意。

然而他刚要开口,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一阵隐约的嘈杂,打破了禅房的宁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