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俺也一样

洪承畴比熊明遇沉思了更久,显然是在脑中将所有关节都推演了一遍,方才出列,躬身道:“陛下,孙抚台与熊侍郎所言,皆是肯綮。臣斗胆补充其三——文风鼎盛,结党成风!”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诛心:

“此地文脉昌盛,两百年来状元宰辅,层出不穷,本是国朝盛事。然物极必反,科举名额之多、士人之众冠绝全国,导致学阀林立,门户之见根深蒂固。士子以地缘、师门为纽带,结成朋党,针砭时事,遥控朝局。东林党、复社皆发源于此,其势大也!

他们重乡土之情,过于君臣之义;重师友之谊,过于国家之法!遇事则同气连枝,对抗中央。钱谦益一介罪臣,尚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便是明证!若不拆其地域之基,则其朋党之根难除,今日斩草,他日春风吹又生!”

“好!”皇帝忍不住击掌称叹,目光中满是欣赏。

这三人,果然未让他失望!

接着,陈奇瑜也上前一步,从“官冗兵骄,积弊丛生”的角度论述了南直隶作为陪都,行政体系臃肿,卫所兵备废弛,只耗钱粮不能战的弊病,亦是鞭辟入里。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年轻的卢象升身上。

前面四位,皆是有过地方治理经验的封疆大吏或方面大员,他们的分析鞭辟入里,几乎将南直隶的弊病剖析得体无完肤。

卢象升年仅二十八,虽屡受皇恩,破格提拔,但资历尚浅,之前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而后任大名知府,再直接晋升京营参将,在大局观和战略谋划上,确实非他所长。

他面色微红,心中思索良久,实在想不出比前面几位大佬更出彩的回答。

与其强行出头,画蛇添足,不如坦诚以对。

卢象升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真诚:“启奏陛下!臣才疏学浅,所见所思,与孙抚台、熊侍郎、洪参政、陈参政四位大人,大致略同,再无更高之见解。”

此言一出,毕自严、温体仁等人心中皆是一叹,暗道此子还是太年轻,不懂得抓住机会表现。

没想到皇帝听后非但没有丝毫怪罪之色,反而哈哈一笑,走上前,亲手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

“建斗,不必过谦!”皇帝的笑声中满是嘉许,“坐而论道,非你所长。但朕知道,你的长处,在于行!自孔府拿人,到松江府清缴顽抗,再到苏州、扬州,你随驾南下,凡朕交予你的差事,哪一件不是办得干净利落?朕要的,便是如你这般的实干之臣!”

此话一出,满室皆惊!

所有人,包括魏忠贤,都听出了皇帝话语中那毫不掩饰的维护与看重!

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卢象升,是他天子的人!

孙传庭、洪承畴、陈奇瑜三人皆是人中龙凤,自视甚高。

孙、洪二人更皆是三十六岁便已独当一面,自认已是大明年轻官员中的翘楚。

但此刻看着比他们还要年轻近十岁的卢象升,竟得陛下如此青睐,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一丝复杂的感慨。

他们更是明白,能入眼前这位皇帝的法眼且被如此看重的,绝非凡人!

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一时间,屋内,气氛微妙。

老臣们洞若观火,新贵们心潮澎湃。

他们将皇帝的话,将这四位青年才俊的回答在心中反复咀嚼,一个可怕而又理所当然的念头,在所有人脑海中浮现——

陛下问出这个问题,并特意让这几位圣眷正隆,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来回答,其意……究竟为何?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