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凡成大事,必先利其人

“而最紧要之处,是巴达维亚!此地乃荷兰人之巢穴,是其东印度公司的经略核心。派人去此地,最是凶险,然回报亦是最大!郑爱卿,此事需你麾下最精干、最狡猾的商人与间谍去办!

给朕深入荷兰人的心脏,给朕挖人!不必吝惜钱财!他们给一倍薪俸,朕给十倍!他们赏赐银币,朕给足额的黄金与上等的丝绸!他们许以职位,朕不但给官身,更可破格赐予爵位!”

一席话将澳门、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信手拈来,三条脉络层层递进,一张横跨万里海疆的招揽大网被瞬间铺开。

如此将四海之内、东西两洋皆纳于股掌之间的气魄,让行辕内的所有人都心潮澎湃,血脉贲张!

布置完这至关重要的“外取”之策,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了殿内。

他看向侍立一旁的几位工部大匠,以及两位是徐光启门生的年轻学者,神情变得温和而鼓励:

“泰西之巧匠,乃攻坚之利刃。然固国之根基,终究在于我大明自身。这第二步,朕称之为——‘化夷为夏’!”

“洋人之技艺虽精,然未必与我大明水土相合。舟船之大小、龙骨之曲直、帆布之疏密,皆需因时、因地、因材而变。朕命尔等,即刻起,与范德梅尔先生等泰西专家,组成‘皇家营造法式编译局’。

朕要你们将他们的图纸、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口传心授,一字一句,一笔一划,尽数记录、翻译、验证,最终编成我大明自己的《皇家造舰手册》!”

这个安排如同一股暖流,注入了本土匠官们的心田。

他们原以为天子请来洋匠,是信不过他们。

此刻方知,皇帝是要他们去学习、去吸收、去超越!

这种既取西夷之长技,又固中华之根本的周密考量,让毕自严等老成谋国之臣,在心中暗暗点头。

天子此举,非但不是崇洋媚外,反而是真正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远之策!

“然利刃与根基皆备,尚需磐石以为支撑,”朱由检的声音沉稳下来,充满了力量,“这最后一步,亦是成事之基,朕称之为——‘广纳百工’!船厂之伟业,非数人可成,其势之养成,在于数以万计的熟练工匠。”

他转向兵部与工部诸官:“朕命兵部、工部,即刻从沿海卫所之中,抽调最优良之军匠,送往天津、上海两厂。同时,传朕旨意,由户部拨付专款,在江南、福建、广东三省,出厚赏、设重酬,公开招募民间船匠!告诉天下所有匠人,只要身怀绝技,朝廷便不吝赏赐。朕要让皇家船厂,成为天下匠人景从向往之地!”

“外取”、“内化”、“广纳”!

从延揽西夷宗师,到化其技艺为己用,再到集天下工匠之力,一个宏大而缜密的揽才、用才、育才之策,在皇帝口中清晰铺陈开来,其气魄之宏大,思虑之周详,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这就是“匠心录”的全部内容时,朱由检却微微前倾身体,一股冰冷而锐利的气息,瞬间笼罩了整个行辕。

“人既已备,则需法度驱驰。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在朕的船厂里,旧规矩,皆是废纸!”

他语气变得森然,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金铁交鸣之声:“皇家船厂之内,所有工匠,无论官匠、军匠、民匠,废除一体均沾的月钱旧例,改为按劳计酬之法!”

“按劳计酬”四个字一出,满堂皆惊!

朱由检根本不理会众人的错愕,继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告着他的新政:“所有工种按技艺之高低,分为九品十八级!所有工序,按繁复之程度,定下不同之工价!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一月一结,当堂发放!一个铆接龙骨的八级大匠,他一个月的薪俸,可以,也必须,比一个七品县令的年俸还要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