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皇权下乡补贴1629

告示牌上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了最恶毒的诅咒,钻进每一个士绅的心里。

尤其是最后那条“首犯凌迟,三族连坐”的酷烈刑罚更是像一桶冰水,从他们天灵盖浇到脚后跟,浇灭了他们心中刚刚燃起的任何一丝侥幸!

……

“皇庄雇农报名点”在苏州下辖的每个县城外、每个大镇的集市上都搭建起了十几个巨大的草棚。

消息早已如插上了翅膀,传遍了三乡八野。

天还没亮,通往各报名点的各条小路上便挤满了从十里八乡涌来的人潮。

他们扶老携幼,面带菜色,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燃烧着一簇炙热的火焰。

吴江县的报名点前,一个头发白的老佃户被人群推搡着来到了桌前。

他太过激动,双腿一软便跪了下去,浑浊的老泪纵横交错。

“老……老人家,起来说话。”负责登记的年轻锦衣卫有些不适应,但还是沉声说道。

“军爷,军爷啊!”老人磕着头,声音嘶哑,“小老儿叫张阿大,给城西的李家种了一辈子的田。俺爹是,俺爷爷也是……一年到头,交了租子,全家就只能喝稀的。去年冬天,俺的小孙女就是活活饿死的啊!”

说到伤心处,老人捶胸顿足,泣不成声。

锦衣卫耐心地听着,拿起毛笔,在登记册上写下了他的名字,然后抬起,一字一句地对他说道:“张阿大,从今天起,你按了手印,就是大明皇帝的雇农。你不再是李家的奴,你只听皇帝的。以后好好干活,凭力气吃饭,没人敢再欺负你。”

老人猛地抬起头,呆呆地看着锦衣卫,仿佛在听神谕。

他颤抖着伸出手,在那鲜红的印泥上按了一下,然后重重地印在了自己的名字旁。

做完这一切,老人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那哭声里有解脱有委屈,有新生!

老人趴在地上,朝着苏州城的方向,砰砰砰地磕着响头。

这一幕,在昆山,在常熟,在每一个报名点前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着。

它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那些躲在远处偷看的乡绅管家们的脸上。

突然,嘉定县的报名点前,人群中一个精瘦的年轻人挤了出来,他高声喊道:“军爷!俺要检举!俺要检举!”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年轻人被带到另一张专门负责“检举”的桌子前,他毫不犹豫地说道:“俺是给王家撑船的,俺知道,王家在太湖边上占了三百多亩的芦苇荡,早就偷偷地填土改成了上好的水田,每年光这三百亩地的出息,就够他们家养几百号人了!这事儿地契上根本没有!”

一名锦衣卫百户闻言,眼神一凛,立刻对身边早已待命的本地向导和一队士卒低语几句,那队人立刻牵马,绝尘而去。

不过两个时辰,派去的人便飞马回报,情况属实,并且在王家一位被策反的账房指认下,找到了被藏匿起来的另一本账簿。

那百户当场拍板,对着那年轻人大声宣布:“检举属实!来人,赏粮食一袋!即刻登记,此人为我皇庄第一批雇农!”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一袋沉甸甸的米粮被扛了出来,交到了那年轻人手中,年轻人激动得满脸通红,抱着粮袋,仿佛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说老佃户的遭遇激起的是同情与共鸣,那么这个年轻人的获赏则彻底点燃了所有人心中最原始的欲望和反抗的勇气。

原本还有所畏惧的人们,彻底疯狂了,每一个报名点的检举窗口前,瞬间都排起了长龙。

“俺知道刘员外家后山有片林子,其实早就被他改成桑田了!”

“孙乡绅在河边筑堤,侵占了二十亩河滩地!”

“赵老爷家的田,契书上写的明明是三百亩,俺们私下里量过,至少有三百五十亩!”

一个又一个平日里被乡绅们视为自家禁脔的秘密,被这些最底层,最不起眼的人们争先恐后地抖了出来。

苏州士绅们数百年来精心编织的财富网络,在这一刻,被皇帝亲自递出的这把名为民心的野蛮快刀割开了无数道血淋淋的口子。

……

皇帝驻跸苏州的行在。

温体仁站在窗边,他的目光穿透窗棂,投向远处城外那一道道蠕动的人流,即便隔着这么远,他似乎也能听到那震天的欢呼与哭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