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屯田意义

章敬道:“我听老夫子说过当初为了治理边关,丞相李斯多次在廷议上与群臣辩论,我觉得丞相应该亲自来边关看看。”

衡道:“丞相老了,不知还能否远行。”

广阳郡守却道:“丞相看到秦已不需要再大量征召民夫运送粮草,而也不用向边关大量运粮,想必丞相也会知道,边关粮草丰足,丞相的理想皇帝已实现了。”

人都要吃粮食的,只有边关的将士能够吃饱,才能守住边关。

不知为何,衡竟觉得眼角有些泪水,悄悄将其擦去。

广阳郡守又道:“臣近来迁了不少贫民来此地耕种,给予他们的田地,已登册造案……”

这位郡守一直在说着他的成果,就差让公子衡将这些成果送去咸阳说给皇帝听。

两人在广阳郡留了两天就离开了。

章敬道:“边关的屯田都是军卒所屯,往后若心有猜忌,恐怕会有军中将士侵占屯田。”

屯田制有好处也有坏处,现在的人们只是看到了新帝屯田制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坏处。

章敬与衡都是很现实的人,他们很清醒的知道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也要防备将来可能出现的隐患。

那就是边军,边军忠心与否,关乎屯田是否安全。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问题,当初边关的将士们连吃饱都成问题,如今好不容易能吃饱了,这个成果太不容易了。

衡觉得章敬说的很对,兵权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确实应该防备。

在夜里时,衡在长城的一处烽燧过夜,并且写了一封书信,将自己的担忧写下来让人送去给父皇。

对此,衡沿着长城走的这一路很有收获。

不久之后,当公子衡与章敬来到了辽东郡的虎山,这里是长城的最东端,此地还有一个称呼叫做老边墙。

最东边的城防并不算好,还有些老旧,兵马也不算多。

原本的燕长城基础上再一次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控制着辽东的全境,此地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所刻的便是东极安三字。

正值东北入夏的时节,公子衡见到了长城北面的有一片田地,有一位老农正在田地里走动着,这个人的身影很熟悉。

衡策马往那片田地而去,等近了一些,他大喊道:“都水长!”

原本在田地里有些佝偻走动的老人家闻声终于抬起头,见到了两骑朝着此地而来。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