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皇帝的“变本加厉”
都水长禄看见来人策马到了近前,询问道:“敢问当面是……”
章敬行礼道:“贺兰山大营右军副将章敬,见过都水长。”
闻言,禄行礼道:“章将军。”
章敬解释道:“这位是公子衡。”
其实衡已翻身下马,上前道:“都水长,不记得我了?”
禄想了良久,看着眼前的人,似在回忆。
衡又道:“是我,衡。”
“啊……”禄后知后觉地醒悟过来,又道:“公子都长这么高了,都快比臣高了。”
衡身着皮甲,腰配着箭,这一看与当初在关中相见时的那个谦逊公子差别太大,现在的公子看起来颇有气势。
大抵,这就是在边关锻炼出来的男孩子,眼神中总有几分肃杀气。
禄上下打量着现在的公子,道:“一别多年,臣没认出来。”
三人站在田地里,说话时还带着笑声。
毕竟当初在咸阳见面,衡与章敬在咸阳桥送别都水长时,那时的衡长得也不高。
都水长带着公子衡走在田埂上。
正值夏季,田地里的稻子长到了膝盖高,都水长还指着田地的另一边,那边刚收获了春小麦。
在这片田地里,都水长禄讲述着辽东平原的气候以及水土变化。
“这辽东降霜的月份很早,用新的二十四节气来论,那应该是秋分时节,于中原的季节而言,辽东的霜降来得早,就需要早点收粮食,一旦入秋粮食就霉了,辽东的冬季更是冻得彻骨,冻土数尺深,遍野见不到活物,也正因这冻土,让此地的虫害少了。”
“这辽东平原的西面辽西平原其实是一大片的旱地,比之关中黄土旱塬有过之,保水与灌溉很艰难,公子看看眼前,别看现在的稻子长得好,若是在五月忽然转凉,就会毁了收成,若是六月遇到了暴雨,田地也就毁了,皇帝常言我们种在田地里的粮食是很脆弱的,我们要警惕四季变化。”
“这辽东的土地呀,就是春旱夏涝,秋抢冬藏,臣以为要在春季防备干旱,夏季防备水涝,入秋就要抢收粮食……”
都水长说了很多,他低声道:“人们都怕九月有大雨,可田地就在那里,难道说怕大雨就不在田地里种粮食了吗?谁敢不种粮食啊,谁又敢让谁挨饿呐……”
这些话,让衡听得沉默了,他体会过战争,也在战场上杀过人,他深知在寒冬时节急行军时,那风有多么冷,好多将士的身上都留下了冻伤,也深知将士们在边关能够吃饱饭,是多么踏实。
再听都水长的话语,衡再一次沉默了,他看到了父皇的屯田之策在这半年内的立竿见影,因有当年丞相的迁民戍边,让现在的屯田之策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