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范增的尾巴

“因商君坚定地相信庶民才是建设国家的关键,而庶民也相信商君,举国上下凝聚在一起的成果,绝非一人之功,为了种出更多的粮食,我们的老农深挖田地,关中亩产自那时起便是以往的两倍。”

言至此处,高又道:“老先生,东出的百万大军绝非是商君一人带出来的,是关中的老农与老妇用血汗,用一亩亩的田养出来的。”

范增面对公子高又一次沉默了,他是真的沉默了。

公子高依旧端坐在面前。

范增迟疑道:“这是你兄长教你的?”

公子高回道:“是的,我自小受公子教导,我的为人理念,也是兄长所赐予的,十余年了我一次次的验证过兄长的话,我经历的越多,越是发现兄长所言之正确,天下庶民参加到国家建设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天下越大,力量也就越大,但这天下越大,治理也就越难,所以我的父皇与兄长一直以来都很辛苦。”

范增端正了态度,他道:“公子先前可有看过楚国的卷宗。”

“看过,而且还看过不少,高此行就是来询问老先生,是否有需要增减之处。”

“好。”

这天的琅琊县又下起了大雪,稂提着两条鱼来到琅琊县的县府拜访徐福。

徐福还在看着文书,见到来人道:“今天怎么来看我了。”

稂道:“偶得两条好鱼,当烹之,与好友分食之。”

徐福收起了文书,领着稂去了县府的后院,两人炖着鱼,吃着面。

稂喝下一口热汤,又道:“听闻范增老先生在帮公子高编写楚史?”

徐福用筷子把汤水中的鱼翻了一个面,夹起一块鱼肉,一边道:“当年,范增在楚国德高望重,秦公子高编写楚国史书难免有人不服,但有范增指导,能平息楚地旧贵族的诸多议论”

稂道:“看来让这位老先生留在琅琊县果然是上上之举,如此一来公子高的史书才能够服众,唉……听说楚国的旧贵族就快死绝了。”

徐福喝下一口鱼汤,道:“冬日里能喝一口鲜美的鱼汤,果然是享受,要是有豆腐就好了。”

……

ps:昨天又熬大夜了,身体疲惫,先请假,暂更一章。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