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院的领导冷冷地看了林云一眼:“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要不我把霍金给你请来?”
“要是真的就好了。”陈光感慨道。
直到一直负责配合他们实验的许大校想到一个人,“领导,丁仪行吗?”
“他?”物理院领导直接很没耐心地起身就要走,“他现在是民间科学家,同我们无关,你们自己去找吧!”
陈光不在体制內,对这位在三体世界中被称为“六分仪”的科学狂人不是很了解,只听过他的大名。
林云起身,在获悉丁仪这个野路子科学家现在的地址后,没有丝毫犹豫地带著陈光碟机车前往拜访。
银幕上也通过字幕给出了这位的身份,这部硬核科幻的最后一位重要配角出场了——
丁仪,哲学和量子物理学博士,数学硕士,一级教授,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曾是国家中子衰变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並因此项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
陈光疑惑道:“那他为什么现在没有单位呢?怎么叫他野路子?”
镜头切转,很快回答了他的疑问。
第一次同观眾和两位主角见面的丁仪,是作为饰演者的段毅宏疯狂减肥后的形象。
三十多岁左右的年龄,身材瘦长,他甚至连门也没有关,穿著宽大的背心和短裤,嘴里的涎水一直滴到地板上。
不忍卒睹。
陈光无奈地叫醒他,后者这才“嘶溜”一声抹了把口水,呆愣愣地起身,旋即勃然大怒!
“你们怎么乱动我的计算稿?我是按顺序放的,都弄乱了!”
林云无奈:“它们挡路了,实在抱歉。”
“挡路?笑话!”丁仪拿起小几上的菸斗,“我先给你们讲一讲被二位打断的美梦吧?”
他很滑稽地比划著名,“梦里我就坐在这里,手里拿著一把西瓜刀,茶几上有两个圆的东西,一个质子,一个中子。”
“我首先把质子切开,它的电荷流到茶几上,黏黏的发出一股清香;中子让我切成两半后,里面的夸克叮叮噹噹地滚了出来,都有核桃大小,五顏六色在茶几上滚来滚去。”
“我拾起一个白色的,很硬,但使劲一咬还是咬开了,是马奶提子的美味正在这时,你们把我弄醒了。”
丁仪双手一摊:“好了,赔钱吧!”
台下观眾一阵爆笑,林云讥誚:“这是讹诈,质子、中子、夸克都会呈现量子效应,您会做这样违反物理常识的梦?”
“你懂什么物理?”丁仪突然收起顽童似的神色,手里的菸斗比划了一下,“我又懂什么物理?”
“嘿,都是笑话。”
一直默默观察的陈光见他性格如此,不得已打乱话题:“丁教授,您是怎么……成为民间科学家的?”
“哦,很简单啊!”丁仪满不在乎,“我记得是欧洲的一个学术论坛,记者採访我作为诺奖的竞爭者有何感想。”
“我说诺贝尔奖嘛,一向只垂青匠气和运气。”
“比如爱因斯坦是因光电效应获奖的,但到了今天,它只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婊子,姿色全无,只凭艷丽的衣裳和复杂的技巧取悦嫖客。”
“如果你们硬要让我因为这种老婊子得奖,我是不肯的,但因为需要国家经费,我才强忍著脱了裤子。”
对诺奖的辛辣讽刺、对科学界近些年丑闻的揭露,使得熟知內情的西方人士在电影宫爆笑。
这位东方导演总是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怎么会在球闪即將揭秘、林云的高光到来之前,把这么个活宝给请出来呢?
在敘事上还没有一丝一毫的违和,似乎瞬间就把偏硬核的科幻,转为具有好莱坞商业属性的大片了,將二者的优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殊为难得。
在伍迪艾伦等人的眼中,这未免有些太炉火纯青了。
“所以因为这个发言,你丟了诺奖,也丟了编制?”陈光好笑道。
林云却没有他们这样閒聊的心思,还没有等丁仪答话就抢先问出口:“丁博士,组织上请你参与一个国防军事科技的项目研究,我们需要你这样对基础物理具有顛覆能力的学者。”
顛覆?多么美妙的字眼。
听到不是“老婊子”类的项目,丁仪顿时来了兴趣:“那是什么?”
林云郑重道:“球状闪电。”
特写镜头下,段毅宏饰演的科学狂人丁仪无语地几乎要栽歪倒地:
“那帮学院派还是这么记恨我。”他无奈地抽起菸斗,“如果你们是来羞辱我的……恭喜,目的达到了。”
以他的物理学造诣,仅球状闪电这四个字就可见一斑。
只不过这一次丁仪遇到的是陈光、林云、张彬、郑敏、格莫夫等所有人毕生研究的成果展示,他看著陈博士在电脑上演算的数学模型,和调整了研究方向后基地这大半年来的数据概况……
“嗯……小陈,你知道哪里有卖菸丝吗?”几个小时后的丁仪示意了一下自己的菸斗,语气淡然隨意。
只不过说话也不再混不吝了,口水也不往下流了,睿智的思考又占据智商高地了。
“丁教授,您同意了?”陈光喜出望外,甚至第一次见到他的模型的丁仪,已经在刚刚的展示过程中展示出一些真知灼见了。
毫无疑问,他就是这个项目现在最奇缺的基础物理专家。
从因父母被球闪掠杀燃起毕生斗志的陈光,到对超自然、新概念武器无限迷恋的林云,现在加上了一个只对“鲜货”感兴趣的物理学“老嫖客”。
现场所有的业內人士都看得出,这是好莱坞商业片中喜闻乐见的“最后一块短板补齐”。
关於球闪的捕捉和揭秘,要进入一个快车道了。
进入研究基地、获悉了实验全貌的丁仪迅速开始乐不思蜀,他在陈光、林云以及其他所有数学家、武器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在的困境给出了明確解决方案。
首先,在物理学常识中,带电区域本就是禁飞区,此前两架武直9的意外事故彰显了这一点。
丁仪提出北航有一种氦气飞艇,但它的操纵精確性能不能保证放电瞄准还不清楚,或者能让武直9的绝缘变得和穿著屏蔽服的飞行员一样就好了。
这句话提醒了陈光,也给观眾埋上了影片前十几分钟就挖下的坑——
张彬,那个被学生赵雨玩笑为最喜欢做一些费力不討好的研究的导师,他曾经发明过一种性价比极低的防雷涂料。
只不过当部队接张彬来到基地时,陈光才知道后者已经身患血癌。
这是常年的忧思所致。
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步伐不停,在丁仪的组织下,终於在他参与研究三个月以后,开始了第一次“球闪捕捉实验”。
两架直升机如约飞起,陈光和老师张彬坐在其中一架,林云坐在另一架。
前两者需要登机根据实况指导飞行员,张彬是自己强烈要求登机观看的,因为他对自己发明的防雷涂料的信心,也是对陈光、丁仪等人研究成果的期待。
两架直升机开始慢慢地相互靠近,一声清脆的爆裂声之后,电弧开始连结,所有人被笼罩在一片刺眼的蓝光之中。
由於两机距离很近,电极又处於机身的下方,所以陈光等人只能看见电弧的一小段,刺目的蓝光让人不敢直视。
戴上护目镜的张彬几乎抑制不住將要跳出胸腔的心臟,和同样心潮澎湃的陈光就这么等著飞机来回扫描了半个小时。
很可惜的是,一无所获。
天上地下的所有人都保持沉默,第一个打破沉默的反而是身患绝症的张彬。
“小陈,坚持下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確定你们是对的。”他顿了顿,在影片中第三次重复了自己的嘱託:“如果有什么发现,记得告诉我。”
镜头极其缓慢地推近,最终定格在张彬的面部特写上。
画面构图刻意营造出一种孤寂感,他被病痛折磨得异常消瘦的脸庞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背景是模糊的、空旷的夜空和闪烁的仪器,仿佛他独自漂浮在一片由数据和未知构成的虚空之中。
陈光心如死灰,訥訥地看著他的面庞,不可避免地想到如果有那一天的话……
应该已经天人永隔了。
电弧的亮度渐渐减弱,超导电池中的电能也快耗尽,耳机中响起了林云的声音:
“各机注意,熄灭电弧,相互脱离,返回基地。”
她的声音依旧听不出什么情绪,特別是在这种军事实验上,她把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当成工具,合规合法使用即可。
就在电弧光芒即將熄灭、夜空即將重归黑暗的瞬间,耳机里突然传来一名飞行员急促而清晰的呼叫:
“发现目標!电弧1號机方向,约三分之一处!”
这声呼喊如同惊雷,在沉闷的机舱內炸响。
陈博士和张彬几乎同时浑身一震,两人不约而同地猛地扑向舷窗,急切地向后方黑暗中望去。
镜头紧紧跟隨著他们的视线:起初是模糊的黑暗,隨即,一个橘红色的光点闯入视野。
它並非静止,而是沿著一条变幻莫测的、优雅而诡异的曲线缓缓飘行,身后拖著一条淡淡的尾跡。
最令人惊异的是,在高空强劲的气流中,它似乎完全不受影响,仿佛存在於另一个维度的空间,与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格格不入。
特写镜头迅速切换到陈光和张彬的脸上。
张彬的眼中爆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光芒,混合著夙愿终得验证的狂喜与近乎虚脱的释然;
陈光则目瞪口呆,多年来追寻的幽灵竟以如此突兀的方式现身,让他大脑一片空白,两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术,完全僵住了。
张彬时隔三十年,陈光时隔十三年,终於再一次发现了球状闪电!
林云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命令声再次通过耳机传来,打破了这魔幻的瞬间:
“各机注意!立即与目標拉开距离!重复,保持安全距离!危险!”
再次在地面上相见,周讯饰演的女军官只对陈光师生讲了唯一一句,也许算不上庆祝的话:
“你们追寻的终点,却是我的起点。”
是啊,对於球闪武器的研发和应用而言,后面的路还太长、太远。
在外围战爭形势的紧张压迫下,首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雷电武器研究基地、球闪小组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与此同时,丁仪这位年仅三十多岁的物理学鬼才也开始了逐渐揭示球闪面纱的过程。
电影宫內的观眾都知道,这是看到目前为止,堪比《 》的这部“硬核科幻”,开始抽丝剥茧地完善科学逻辑了。
此前的各类谜底,即將一步步解开。
想要用於武器应用,根据逻辑,捕捉后的问题在於储存,无论是把球状闪电作为子弹还是炮弹,总不能每一次战前临时“徵兵”吧?
况且还需要储存,以便进一步研究它的物理学模型。
於是丁仪首先提出,球状闪电是一种肉眼可见的透明球体,是因弯曲光线而显出圆形边界的空泡,於肥皂泡无异。
几位在反覆实验中並没有肉眼捕捉到“肥皂泡”的飞行员反驳了他,却只得到六分仪一个“你们可能是高度近视”的揶揄评价。
战士们不像陈光和林云了解丁仪,在他们眼中实验成果的诞生应该是前两者的贡献,当然地把他所谓的空泡当做嘴炮。
丁仪洒然一笑,宣称自己要把球闪捉回来给大家看,以证明所言非虚。
不过他的实验要求引起了眾怒,他要求飞行员用一根长杆去捅雷球。
疯了吗?
他进一步解释,可以用全世界坦克作战中常用的防飞弹探杆来完成这项实验,但这仍然存在风险,即便他一再从物理学规则上保证安全。
具体步骤,是在电弧激发球闪,待其消失后立刻用牵引著超导线的探杆去接触球闪消失的位置,导线的另一端则连结在机舱內已经放空的超导电池。
面对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林云再一次动用了她的特权。
但是当实验开始时,她又亲自坐上了飞机,去操作这根捕雷探杆。
起飞后半小时左右,一个球状闪电按部就班地被触发了,橘黄色电弧熄灭的一瞬间,探杆在导线的牵引下伸出,间隔时间少於半秒。
伴隨著林云身边的一声奇怪的巨响,机舱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爆炸了,立刻瀰漫起灼热的蒸汽。
但直升机仍然保持著正常的飞行姿態,直至返回基地降落,接受丁仪、陈光、许大校等人的检查。
原来是地勤人员遗忘在座位下的一瓶矿泉水爆炸了,雷球的能量释放在水中,使之瞬间变成过热的蒸汽。
即便是林云也不禁有些后怕:“我们真是幸运,直升机的冷却系统用的是冷却油,否则现在已经变成天上的火球了。”
“幸运吗?”丁仪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调侃,“你们忽略了一个更大的幸运,飞机上其实还有水。”
“还有……”陈光猛地反应过来,“是血液!人类身体中的血液!”
他眼前突然出现十三年前父母化为飞灰的场景,很显然,每一颗球状闪电似乎都有自己的“攻击属性”。
例如刚刚这一颗的攻击目標就是水,再如之前林云提到的利用雷电武器进行电子战的想法,那有没有一种球状闪电的攻击目標就是晶片或者电子机械呢?
一贯想要避开杀戮过甚的陈光,不可避免地想到这一点。
丁仪才不会想这么多,他现在要证明自己的所言非虚,给大家看一看自己通过物理模型推测出的、球状闪电的真正面目
一个空泡。
“下面,就让我们迎来这个歷史性的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