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之外有陪墓,这不奇怪:清西陵四座帝陵,哪一座周边都有。
能划定到特定的区域,也不是很奇怪:地方就这么大,陪墓又那么多,不埋在这儿,就得埋在那儿。
怪的是,这十二处全是妃嫔墓。而且林思成把墓主生前的身份、级别、有无子嗣、死后有无追封,乃至命格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但这么一来,他们感觉更怪了:这个点上埋的是贵人,那个点上又成了常在,边上却又埋成了答应,再旁边又成了妃,再再旁边,又成了官女子?
这里面好多人不懂风水,但他们懂历史:所谓的官女子,即宫女,唯一的区别: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
大多数都是妃嫔因犯错而被贬,必要的时候,依旧要搬、锄草、洗衣裳。
说直白点,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生不同席,死不同陵,不可能和妃子葬在一起。
何况还那么乱:十二个点,即代表十二座墓,从妃到嫔,再到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哪一级的都有。
普通人家的妻和妾都还得排个顺序,何况皇陵?
暗忖间,考古队动了起来。
同样是一水儿的高科技:探地雷达,可以探测五米以上的深部墓室,同步分析墓室结构。
电磁跨孔,三维成像,能实时探测超过三公分以上的孔隙,别说盗洞,地下有个老鼠洞,都能探的清清楚楚。
还有孔径雷达、地面激光、量子磁力。两队人分成三组,对林思成划出的那十二点探测。
关键的是,速度不是一般的快,仪器开动没十分钟,就找了第一座。
一堆人面面相觑:瞎猫碰到死耗子,凑巧的吧?
正忖间,林思成捏着对讲机,不紧不慢的走了过去。
吴晖跟在后面,何从安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过去。
言文镜的速度更快,双手虚扶着林思成,生怕他被绊一下。
这几位一动,其他人也乌乌怏怏的跟了上去。
不远,刚出慕陵陵墙,就在皇陵树池的边上。一边是一丛松柏,一边是苞谷地。
旁边,一对农民打扮的夫妇吵吵闹闹,陵区管理人员和乡镇工作人员正在解释:踩倒的苞谷,挖开的田埂一概照价赔偿。
至于是不是违规占地,得等查过之后再定性。
地埂边上,孙嘉木亲自拿着探钎在往下钻,一侧,探地雷达上显示着图像。
很清晰,像极了医院的彩超:横坚五米,四四方方的一座墓,墓室左右各有一块黑斑。
一块颜色深,一块颜色浅,深的说明盗洞已经打到了底,浅的说明没打穿。
让队员手持雷达围着墓坑转了一圈,林思成又看了看孙嘉木钎出的土层。
瞅了一眼,林思成摇了摇头,孙嘉木也摇了摇头,安排队员勘探下一处。
一群警察看的一头雾水,一群干考古的却若有所思。
都是行家,看钎管中的土层就知道:现代文化层近一米,之下半米生土层,再之下又成了熟土。
说明这个洞在七十年代之前就存在,十之八九,这座墓在民国时期就被盗空了。
所以,哪是查什么违规占地,这分明就是在查盗墓案。
狐疑间,队员又找到第二座,这座比较小,大概十个平方,也比较完整,没有盗扰迹象。
然后是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探测到墓葬的越来越多,没盗过的多,盗过的少,而且基本集中了民国时期。
建国后被盗过的只有两座,但看盗洞内的土层就知道,距今至少十年以上。
探到的越多,孙嘉木越是失望,包括吴晖也有些犯嘀咕,心想林思成是不是没算对地方?
但一群看热闹的,却越看越是心惊。
一群警察还好,反正不是很懂,况且也见识过林思成有多神奇。惊奇归惊奇,感受并不是那么深。
他们至少了解过,林思成是怎么找到张安世墓的:那个范围,大到几十平方公里,几乎占半个西京城。
这儿才几亩?
但一群干考古的,个个目瞪口呆:正因为懂,正因为懂得多,所以才清楚,这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十二座墓,已经探到了九座,每一座,图上画的点在哪,墓就在哪?
甚至于,队员都不用勘察多大的范围,三幅图一结合,再比对陵园的平面图,孙嘉木能把座标范围圈定在方圆十米以内。
站在圈里,雷达一扫,有没有墓一目了然。
一座还能说是碰运气,瞎猫碰到死耗子,九座呢?
先不说里面埋的是不是贵人,还是常在,更或是妃、嫔,就说这个准确度?
抬头再看,周边不是树,就是田,脚下不是庄稼,就是草,连个参照物都没有。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这小孩当年亲眼看着埋进去的一样?
看一群人被震的一愣一愣,王齐志冷眼旁观:运城的时候范围更大,整整一座县,五六百平方公里,不也是一找一个准?
关键的是,那还不是墓,而是古瓷窑……
暗忖间,队员探完了第十座。可惜,别说盗洞,连个老鼠洞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