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熟人

看赵大和赵二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林思成趁机给两个徒弟上思想教育课:

“以后到这样的地方,可以看,遇到价格不高的,也可以试着收一两件,就当交学费了。但记住,千万别贪。”

两兄弟使劲点头,但林思成一看就知道,这俩压根没听明白。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回去翻翻拍卖法!”

贪不贪心和拍卖法有什么关系?

两兄弟不明所以,看了看自家爹。

赵修能瞪着眼睛:俩蠢货。

《拍卖法》规定,只要有明确声明,拍卖行就可免除所有真伪责任。

打个比方:只要他在宣传图册或声明中写了“不对拍卖物品的质量、瑕疵等承担保证责任”之类的话,哪怕只值几毛钱的东西最后拍到了上亿,也和拍卖行没关系。

就像之前那幅郑板桥的《竹石图》,买主为什么破罐子破摔?因为打官司打不赢,着实没招了。

严格来说,其实并不是民间守旧,抱着老规矩不放,哪怕是在法律层面,基本遵循的还是“卖定离手”的交易原则。

林思成解释了一下,两兄弟恍然大悟。

几人继续往前,到了近、现代书画区。

这一块名家更多:傅抱石、吴昌硕、梁启超、于右任、章炳麟、孙中山、宋美龄、郭沫若、周作人……等等等等。

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估价才几万块?

再看东西,林思成止不住的撇嘴。

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所谓的顶级拍卖会,和古玩市场里的地摊没太大的区别。

好东西有没有?

有。

但首先,你得有眼力。

暗暗转念,林思成如走马观。脚下基本不停,大致都是捎带着扫两眼。

走着走着,他又一停。

三位当代名家:潘天寿,李可染,黄宾虹。

这三位有多有名?

大会堂挂有这三位的作品。一旦有作品上拍,动辄就是上亿,成交价几千万的一大堆。

但那是 ,且一年比一年火,几乎一年能翻三五倍。

等到 ,少有下过两千万的。

但现在,这三位的名气都只算一般:最高的潘天寿,每平尺才二十万左右。李可染居中,十五万,黄宾虹最低,八万。

再看墙上,三位的作品大大小小十来幅,质量都不差。

潘天寿的《鳜鱼图》,《墨雀图》,李可染的《牧归图》,黄宾虹的《春山着书》。

这几幅都是小品,半平尺到两平尺之间,估价都不高,几万到十几万。

最低的是黄宾虹的一幅《鸡冠石》,估价两万到三万。

过个七八年,少说也在五百万以上,什么行业能有这么高的利润?

还有几幅三四尺的立轴,估价最高的也才四十五万。

林思成大致算了算:按估价,这十来幅差不多两百万就够。算宽裕点,如果全拍下来,应该不会超过三百万。

放到 。

就感觉,跟捡钱一样?

哪怕修复中心还在起步阶段,每天的钱如流水一般。也更说不定,再搞几个像bta的专利,赚的可能比这个更快、更多。

但林思成依旧心痒难耐: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先拍了再说。

并没有刻意的记,只是稍做停留,辩了辩真伪。

都是真迹……

就如这样,整个转了一圈,所有的作品全看了一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