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他记性好

说直白点:卵白玉的窑址并不在这儿,即便破坏了,损失也不算很大。

关键就看,田杰那边有没有发现。

正思忖着,手机一响,田杰打来了电话:暂时未发现窑址遗迹,但在固镇村西侧台地的沟底,发现了古河道遗迹。

顿然,稍显沉寂的气氛轻松起来。

用林思成的话说:只要探明河道,不管遗址埋多深,全跟透明的一样。

林思成手一挥:“下班!”

一群人乌乌泱泱,收工具的收工具,关机器的关机器。

谈武连忙安排人值夜班。

……

又三天后,一群人站在固镇村西的大坑旁。

而不管是考古队员,还是特意被孙嘉木放了一天假,跑来参观的文物局的专家,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好消息:林思成万分确定,且心心念念的固镇村遗址找到了。

上下两处,全部在村旁台地半坡的农田中,上称上八亩,下称下八亩。

光是窑炉遗址就有三处,加淘洗池、拉胚房、晒胚场在内的作坊四处。另有水井、灰沟、石磨盘、瓷泥堆等遗迹。

坏消息:面积不大,一千平方出头。依旧是金代窑址,时间比养殖场遗址还要晚一点,大概处于金代中期。

虽然大部分都是白瓷,但全是粗白瓷,质量甚至不如古垛村出土的青白瓷。

更坏的消息:遗址破坏的很严重,比古垛村养殖场、教堂遗址稍好点,但好的也有限。特别是窑炉部分,只剩最底部的烧结面遗存,连窑炉具体长什么样都没办法推测。

保存相对较好的是上八亩四号作坊,发掘后地层剖面图长这样:

t代表土层,h代表灰坑,f代表作坊。

就右边标“f”那一块,地窨(地坑)院式作坊被压在一座废弃的窑洞底下。而建窑洞之前,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这儿有一座小砖厂。

然后就地取土烧砖,把原本和民房地基一样高的台地,挖成了深近四米的一个大坑,导致遗址就剩了一个底。

那个年代发生这样的这样的事情再正常不过,王齐志生气的是:调研时为什么没查到,这儿建过砖窑?

但凡当地仔细点,就凭这处砖窑,林思成肯定会来看一眼,只要来看,肯定会扎几钎子。多的不说,至少能早发现一个月。

根本用不着他冒着大雨上山看洪沟,更不用通过那座宋代的墓推断古河道走向。

前后一个月,林思成费了多大功夫,最后才找到这儿?

林思成的心情倒还好,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提前找到这儿,肯定会把南台地新石器遗址漏掉。也不可能认只吴司长、孙处长,以及这么多的专家。

再者,窑炉遗址虽破坏的比较严重,但台地、沟底遗留的灰坑极多,多达三十处,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瓷器数千件,瓷片、窑具标本达六吨之多。

虽然出土的白瓷片全是粗白瓷,但他推测:这是因为征战导致技术人员外逃,炼焦技术断代,无法掌控窑温导致。

其它的技术,比如炼泥、配釉都继承的比较全。就算最后找不到更早期的瓷窑,任这些样本,基本可能复原卵白玉。

无非就是排比试错的次数多一点,费的时间长一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