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他记性好

看了好半天,孙嘉木皱着眉头:“他应该是在推算更早期的遗址位置吧?但这种算法……王教授,你教的?”

王齐志鼓着腮帮子,很想骂人:他看都看不懂,他教个毛线他教?

正暗暗嘀咕,林思成的对讲机响了一声:“林老师,窑炉找到了,但破坏很严重!”

“辛苦高队,具体位置!”

“养鸡场东南角!”

“好!”

回了一声,林思成让方进收拾资料,然后转身顺着斜坡上了台地。

孙嘉木和王齐志紧随其后,但刚刚到台顶,两个人猛的一怔:

不远,约摸百八十米,台地中间确实有座养鸡场,远远的就有臭味传过来。

再往南,是一座天主教堂。

但这不是重点,而是教堂往南的那两座考古舱。

听到动静,从舱里奔出来几个人,远远的瞅了两眼,看到孙嘉木,又“嗖”的钻了回去。

两人面面相觑:不是……怎么会这么近?

从新石器时期考古舱,到刚才那三个灰坑,直线距离也就三百米。与高章义找到的窑炉位置更近,也就两百米过一点。

下意识的,两人想到林思成无意间找到新石器遗址的那一钎子:当时他但凡再往北来一点,一个月前就找到这儿了……

正惊奇不已,两人又一怔愣:林思成让高章义先下班,说是明天直接探那三个灰坑。

差不多快七点,是该下班,但这儿呢,不探了?

抬眼一瞅,两人顿然明了:从这儿往教堂,也就百八十米,密密麻麻钻了上百个孔,每个孔钎出的土层都有十米以上。

确实有瓷窑遗址文化层存在,但薄的可怜:最厚的地方还不足半米。

特别是窑炉所在的那一块,就剩个烧焦的底儿,也就二三十公分。

仔细再看:文化层下面是生土,上面全是建筑垃圾……

谈武叹了口气:“问了村里的老人,推测在五十年代推台造田时破坏了一部分,七十年代初修渠取土又破坏了一部分。之后修教堂,修养殖厂,又破坏了一部分……”

孙嘉木很想问一句:那你们的前期调研怎么做的?

但看了看谈武,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林思成手下就那几个人,踏察、试勘都不够,备调肯定是当地组织人做的。

估计是年代太过久远,难度太大,所以做的不太细致。况且以五、六、七十年代的背景,肚子都吃不饱,谁还管你什么遗址不遗址,瓷窑不瓷窑?

没有文献记载,就只能挨家挨户的问。但哪怕是七十年代初到现在,也有将近四十年,健在的老人还剩几位?

至于教堂和养殖厂,估计是怕延误工期,所以当初瞒着没报。后来怕被被查出来罚款,就更不敢说的……

林思成倒是很淡定,挨个看了看钎出的土层。

“柴灰较多,煤灰较少,这处窑炉的大宗应该依旧以黑瓷、陶枕为主。青白瓷只占少部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