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恭迎节帅
杜琮的二十万石粮食不仅仅是二十万这么简单,实际上,隨著江汉平原陷入兵灾,以及草军本身就食和消耗,想要再有粮食从江汉地区发出,那就不可能了。
而漕运的漕米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江汉地区的。每年的夏秋税粮会沿著长江一路发往扬州,在那里和浙西的粮米一道运往长安。
而现在江汉地区陷入,日后朝廷的粮食补给区又会少一块,到时候,粮食真的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这也意味著,对天下人真正残酷的这才到来。
赵怀安就是晓得这些,所以才谋划了夺取颖州漕米的事情。
实际上赵怀安不缺粮,他这几年在贸易中,积赞了大批粮食在大別山中,练兵三万对他来说,压力不大。
可现在他夺这二十万贯,却可以在未来活二十万人,四十万人,这是多大的事?
粮食不用来救人,难道要让他们去餵水底的鱼虾?
赵怀安一直认为自己这一趟长安之行去的对,不是弄了个节度使,而是晓得了这天下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这天下啊!从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去运转的,而是为了让朝廷永远可以把控天下。
也正是晓得这个,赵怀安知道,朝廷靠不住。
正如当日兗、鄆、曹、濮的百姓们靠不了朝廷一样,草军杀来后,他光州、寿州、庐州的老百姓也指望不上朝廷。
他赵怀安作为保义军节度使,他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了,且不说宏图壮志吧,最基本的保境安民还不能做到?
虽然的確有点欺负杜琮这个好人了,毕竟说一千道一万,这是人家老杜拿全家性命去担风险不是一句为了天下,就理所应当让人家去死的。
虽然人家老杜也有这个觉悟,但赵怀安不会这么做的。
实际上,他早就想好了兜底办法,最后真要是事发了,他在关中的部背鬼自然会將老杜的家人隱藏起来,至於老杜,直接来他幕府好了。
至於自己?朝廷会把他怎么样?
等他拥兵三万的时候,朝廷又能把自己怎么样?
出了长安后,有了大义名分,赵怀安现在只需要办一件事,那就是兵强马壮!
於是,赵怀安的船队再一次多了四百艘五百石的大漕船,隨他顺风顺水,向著光州而去。
乾符三年,六月十八日,大雨之后,依旧是炎炎烈日。
此时在光州的淮水渡口上,亭驛下早就挤满了人群,从码头到亭驛,一路十里全都插满了各色仪仗。
千余保义军衙外军顶著遮阳帽,穿著甲胃站在道两侧,四周蝉鸣此起彼伏,所有人都汗流瀆背。
这一次迎接节帅的车驾,不仅仅是光州这边的保义军和士绅,庐州和寿州那边全部都来了人了刺史、主薄、各牙兵押衙,全部都挤在码头后面,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资格挤进码头。
而不论是光州籍还是寿州籍,腰都挺得直直的,因为都与有荣焉,晓得一个属於他们的时代就要升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