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民为邦本,再现文成之功(求月票)

自是助长了此计划的成功。

这也致使如今西夏的这些将领已然没有了当初李德明时期那种对顾氏的敬畏感。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如此!

顾氏,确实已经许久未曾拔刀了。

殿内少壮派将领的请战之声,让年轻的李谅祚血脉贲张,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如父皇般开疆拓土、威震宋夏的英姿。

他几乎下意识的便要点头。

但就在这时,国相没藏讹庞却是直接打断了他:“陛下,诸位将军求战之心,老臣感同身受。”

没藏讹庞缓缓开口,声音压过了殿内的激昂,“然则,宋军西军种家、折家等部,皆百战之师,壁垒森严。”

“顾氏虽久未直接挥师,然其经营边务、改良军械、灌输战法,影响无处不在。”

“我军若独力强攻,纵能破其边堡,劫掠些许粮草,亦必遭其精锐反噬,伤亡恐难预料。”

他话锋一转,将目光投向北方:“况且,陛下可曾想过,若我大夏与宋军拼得两败俱伤,那北方的辽国,会作何想?”

“耶律宗真会坐视我大夏壮大,或是甘心只作壁上观吗?”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

辽夏关系向来微妙,既有联合抗宋的需要,更有彼此提防、甚至背后捅刀的可能。

李元昊时代能周旋其间,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如今的西夏,尚不具备独自应对两国压力的绝对实力。

李谅祚眉头微蹙,他虽年轻,却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那以国相之见,该当如何?”

没藏讹庞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陛下,当遣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与国书,密赴辽国中京。”

“向辽主耶律宗真陈明利害,宋人漕运中断,内部空虚,此乃我两家共分之天赐良机!”

“提议两国结盟,约定时日,同时发兵攻宋。”

“我大夏兵出横山,直指鄜延、环庆;辽国铁骑南下,猛攻燕云。”

“使宋人首尾难顾,防线必溃!事成之后,燕云之地归辽,陕西、陇右归我大夏。”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道:“唯有将辽国拉下水,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方能确保我大夏在此战中既能攫取实利,又可免遭辽国背后算计。”

“此乃万全之策!”

——三国峥嵘,便是如此。

纵使之前有着再怎么多的仇怨,但当那一代亲经仇恨之人去世之后,在这滚滚大势之前,一切的仇恨便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如今的夏辽两国之间,都属于弱者。

而弱者便会不由自主的联合起来,抵抗强者。

而李谅祚仔细思量了片刻,也终是微微点了点头:“好!就依国相之言!”

“立刻选派得力使臣,秘密出使辽国!务必促成夏辽联盟!”

辽国,中京。

耶律宗真也早已从自己的情报渠道得知了宋国漕运的困境。

他召集北院枢密使萧惠等心腹重臣商议。

“西夏使臣即将到来,意在结盟攻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耶律宗真问道,手指轻轻敲打着御座扶手。

萧惠沉吟道:“陛下,西夏新主年幼,国政操于没藏讹庞之手。”

“此人非李元昊,野心有余而魄力或显不足,且更为注重实际利益。”

“其结盟之请,无非是想借我大辽之力牵制宋军主力,他们好趁虚而入,在西线捞取好处。”

“其心可诛,其诚意有待商榷。”

另一位大臣则道:“萧枢密所言固然在理。”

“然则,宋人内乱确是天赐良机。”

“若能趁此机会夺取河东,我大辽国力必将大增。”

“若拒绝西夏,其独自在西线得手,实力膨胀,将来恐更难制衡。”

“不如暂且应下,约定共同进退,待瓜分宋土之后,再凭借实力与西夏周旋不迟。”

耶律宗真权衡利弊,他对宋朝的富庶早已垂涎三尺,开疆拓土的诱惑实在太大。

最终,贪婪与对战略机遇的把握占据了上风。

“回复西夏使者,”耶律宗真下定了决心,“朕原则上同意结盟。”

“令其派能主事之重臣前来,详细商议出兵规模、具体日期、进军路线及战后疆界划分!”

“同时,密令南京道诸军,加紧备战,粮秣器械务必充足!”

“只待盟约细则商定,便与西夏同时发兵,共击南朝!”

一众臣子皆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所有人都对此事心知肚明。

如今天下,宋强、辽夏弱,他们是不可能放过任何削弱大宋的契机的。

大家都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谁又能看不出来,光凭着此时还不足以一举覆灭整个大宋?

但这件事,本身就没有丝毫可以回转的地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