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重现顾氏荣光,大变迁!(求月票)

纵使是再怎么天才的人。

面对刚刚接触到的东西之时,也不可能将一切都了解的那么清楚。

时间缓缓流逝。

就在这日上三竿之时,顾瑾当即摆了摆手,做出了指令。

下一刻,一旁司农寺官员立刻授意,当即高喝道:“开始收割!”

早已准备好的农人们怀着好奇与谨慎,走入田中,按照此前传授的方法,将那名为“玉米棒子”的果实一一掰下,投入箩筐。

一筐,两筐,三筐.

田边的箩筐越堆越多,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个头之大、数量之多,远超众人对禾谷类作物的认知。

而一声声的惊呼声也在这段时间不时的响起。

“这这东西真能吃?怎地结了这般多?”

“亩产.这得有多少啊?”

“.”

在这一声声的惊呼声之下,顾瑾同样也是没有闲着,早在第一时间他便已经去检查起了作物。

包括顾易,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虽然自幼生活在城市之中,但顾易小时候可没少去过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对于这一切倒也不算陌生。

这些玉米棒子自然是比不过现代。

无论是从其颗粒的饱满程度上也好,亦或是果实的整体大小也罢,这些都差了现代太多太多。

但对于如今的大宋而言。

这种东西,却也仍是称得上神物!

“快——”

“立刻计算产量,然后按照我曾说过的方法,将其烹饪出来!”

闻言,司农寺官员立刻便指挥着吏员将收获的玉米棒子悉数运至早已备好的大秤处。

官吏们神情肃穆,动作一丝不苟。

将这一筐筐的玉米进行称量、记筹、核算。

顾瑾显然是早已交代好了一切。

这些官员们并非是直接去称玉米的总体重量,而是拨出其中的玉米粒单独进行称重,其工序看上去颇为的麻烦。

不过好在就是此地的吏员极多,倒也不会费太久的时间。

一筐筐的玉米粒先后被称重。

所有官员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作。

有的收割作物,有的剥玉米、有的则是在称重报数记录。

“这一筐,净重六十八斤!”

一名吏员高声报数,旁边的书记官迅速记录。

“这一筐,七十一斤!”

“这一筐,六十五斤!”

“.”

一声声的喊声不间断的响起,使得在场之人的气氛愈发的热烈。

宋时量粮,标准器为“石”、“斗”、“升”,但对于此类尚未入仓、需先行称重的散装之物,亦常以重量计,而后再折算。

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之事。

不少官员与士子们在此时甚至都已经开始口算了起来。

如今的历史可不是原史。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几乎所有的官员也不再是专心研究什么经典,对于这数算同样是有着不小的造诣。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是越算越震惊,表情是愈发的惊骇!

包括顾瑾与赵德昭同样也是如此!

“太太傅。”赵德昭呆愣愣的看着顾瑾,甚至是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顾瑾的手,“此产量,莫不是朕在做梦?”

哪怕是到了此刻,他仍旧是有些难以相信。

赵德昭虽然是不管什么政务。

但并不是说他是个傻子。

相反,至少在顾易看来,这赵德昭的能力还是要优于刘禅的。

他十分清楚这作物有着如此产量代表着什么。

只要将这个作物推广开来,那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将会在他这一代所降临。

如果这一切成真。

哪怕他此生未能一统整个九州,那在这悠悠青史上的名头,也绝对不会逊于那些帝王!

若是真的有机会,又有哪个帝王不想要这般的名头呢?

顾瑾此时也是难以在保持平静。

即使他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但当听到这一个个的数字之时仍是有些难免激动。

——顾砌的猜测并没有出错。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