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百家爭鸣,灭二国扬天下(求月票)

这一战,他毫无保留,將顾氏累积的声望与谋略运用到了极致,意图以最快速度连下二国,彻底重振家门威名。

这並非出於顾瑾的一己之私。

顾氏既已与赵宋联手,本就震动列国。

顾氏扬名,便是赵宋扬名。

他不愿、也不能浪费时间。

如今,列国纷纷推行改革,就连契丹也改国號为“辽”,意图顺应九州大势、焕然一新。

这一切,皆是大一统路上的变数。

顾瑾决不允许此次统一出现任何意外。

在这一背景下,这一战的结果,几乎毫无悬念。

南汉君主刘鋹,闻听顾瑾率宋军前来,未战先怯。

他本就民心尽失,大敌当前,更毫无亲自率军、振奋士气的胆识,反而採取了一个极其愚蠢的策略:

他竟修书送至顾瑾手中,自詡“汉室子孙”,恳请顾氏与刘氏再度联手,光復大汉江山。

这是身边宦官为他献的计。

刘鋹深以为然,在他眼中,顾氏与刘氏的歷史渊源,无论如何都该远胜於新兴的赵宋。

他不仅许下与赵匡胤相似的承诺,更提出要封顾氏为王。

此举看似精明,然而当顾瑾將书信公之於眾,南汉最后一点军心,也隨之彻底瓦解。

甚至未等宋军兵临城下,南汉朝廷內部已生变乱。

刘鋹被自己的臣子捆绑出城,献降於大宋。

不足三月,南汉便亡於大宋兵威之下。

当然——

虽是如此,但南汉国內仍是有著一些忠心於皇室之人。

虽是礼崩乐坏。

但在九州之內,从不缺少这般的豪杰。

对这些人,顾瑾起初並未一味强压,而是派人多方劝降。

直至眼见劝说收效甚微,他才亲率大军出击,將一切潜在的抵抗,彻底踏平。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纵使南汉实力本就不算强盛,君主刘鋹又昏庸无能,可这毕竟是一国之地。未等大军兵临城下,便已引发內乱、君主被缚献降——如此威势,足以令列国为之屏息!

南唐君主李煜几乎第一时间遣使送来国书。

与刘鋹不同,李煜虽非明君,却以诗才名扬天下,也並非暴虐之主,终究做不出刘鋹那般的愚行。

他愿自废帝號,降称“江南国主”,甚至主动提出將弟弟与儿子送往开封为质。

若在战国时代,这已是极大的让步。

然而当今天下,早已不是当年。

大一统才是关键!

九州,不能出现第二个帝王!

乾德五年,六月。

顾瑾正式开启了平南唐之战。

其实此番灭南唐真正的关键便是在於长江天堑,这同样也是在原史之中困住宋军的难题之一。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江南之地的发展实在是超出了原史太多太多。

贸易这种东西就是如此。

纵使乱世依旧,但它也不曾被完全的影响到。

虽然不及盛唐。

但也远非是原本歷史可以比肩的。

列国皆需倚仗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这在根本上保障了其持续繁荣。

而这些贸易所依赖的商船,如今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九州的造船业一直在稳步发展。

儘管顾易未曾直接推动,其进步速度未至跨越时代,却也在不断趋於完善。

別忘了,货船生来便是为了载货。

即便不如能航海的战船,其运载能力也绝非寻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