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应该说是顾睿找到了属於他这一代人的任务。
削弱西夏与辽国;
离间二国之间的关係。
这是顾睿自己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標。
通过此次大战,他已经看出了如今九州的局势,纵使大宋的国力再怎么强,但只要西夏与辽国之间始终都保持著这般境地,大宋都难以一统整个天下。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好,对於这种事,他本就十分擅长。
对辽国,他紧紧扼住了那条赖以生存的商业命脉。
大宋市易司的条文悄然增刪,昔日辽国商人能轻易购得的粮食、铁器、药材,如今要么被课以重税,要么被限以数额。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华而不实的奢侈品与享受之物被鼓励输入辽境。
此举,意在加速辽国財富的外流,使其空有岁贡之疲,而无恢復之实。
民间或有不察,但辽国府库的日渐空虚,却如钝刀割肉,让上位者感到一种比战场失利更深的绝望。
同时,顾睿默许甚至纵容边境的“走私”,让一些关键的物资,通过隱秘渠道,以更高的价格流入辽国那些有离心倾向的部族手中。
恩威並施,分化瓦解。
再加上每年都不曾间断的岁供。
这一切都让辽国国內的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而对西夏,则是一张更为复杂的网。
顾睿巧妙利用了西夏意图与大宋修好的心態,与对方共同签订盟约,大幅提升了与西夏的官方贸易额。
尤其是对西域珍宝、战马的收购,让西夏贵族们短时间內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这也只是表面现象罢了。
任何馈赠都会在无形之间標註好了价码。
顾睿刻意让利,就是想要让西夏愈发依赖与大宋的贸易,以大宋当前最为强大的商业去间接的控制西夏与辽国。
简单而言,便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这確实是一个很有用的招数。
两国的情况本就完全不同。
如今辽东也已经完全被大宋掌控在了手中,可以说整个辽国的商业已经完全绑在了大宋的身上,顾睿对他们狠一些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但西夏则不同
当初李元昊打通西域可谓是西夏建国以来影响最大之事。
这便导致了西夏的贸易无需完全依靠大宋。
这也是顾睿愿意让出利益的原因。
他需要潜移默化的来进行控制,甚至都未曾却干涉西夏与辽国之间的贸易。
这是在针对人心!
隨著辽国的处境越来越差,西夏的这些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压迫他们,而这绝对能够激出两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的嫌隙越来越大。
这既是人心,亦是人性。
而同时间,顾睿同样也没有放弃派人去著其中去影响两国的民心。
包括对於两国朝堂的干涉。
利诱党爭
顾睿总是能够抓住一切的机会,去影响两国之间的各种举措。
而在他的刻意维持之下,大宋则是成为了悬於两国之间的幕后黑手,表面上不干涉一切,但实则却一直都在影响著整个九州的发展。
其实若是不考虑大局的话。
顾睿绝对会有更为狠辣的手段去在背后影响这一切。
就利诱大宋当前的经济与贸易优势,他就有著太多的办法去影响两国的民生了。
但他没法这样做。
並非是仁慈,而是因为九州的大一统。
各国宗室可以相互仇视。
但百姓绝对不能。
若是当真如此的话,那对九州的大一统绝对有著致命的影响。
这是顾易给顾氏画下的一条红线,同样也是顾氏给整个天下画下的红线。
顾睿当然不可能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