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能量在通过这些非理想材料传递时损耗显着增加,使得诸如音速刃等依赖高效供能的武器系统,其威力和持续作战时间都受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这种全面的技术妥协,在陈瑜精密运转的逻辑核心中激起了一阵近乎尖锐的烦躁。
对一位机械神甫而言,纯粹的研究瓶颈或实验失败本不足为虑,那是探寻真理之路上必然的垫脚石。
然而,当下境况截然不同。
他脑海中烙印着清晰的技术蓝图,每一个构件的理想参数、每一处能量回路的完美形态都了然于胸,却受困于外部资源匮乏这等近乎原始的障碍。
这种无力感并非源于知识的迷雾,而是源于物质的贫瘠,如同一位技艺卓绝的大师被剥夺了惯用的工具和材料,被迫使用粗钝的替代品去雕琢完美造物。
一种被无形锁链束缚的憋屈感,混杂着对极低效率状态的深刻厌恶,在他那通常只由冰冷数据和绝对理性主导的思维深处涌动,如同稳定数据湖面骤然掀起的异常波纹,格外刺眼且令人不适。
尽管如此,烦躁的情绪并未撼动他执行计划的决心。
陈瑜以强大意志力将这股不协调的波动压制下去,迫使自己回归绝对理性框架。
他依照那份充满妥协条款的调整方案,调动工坊内每一个可用加工单元,以近乎苛刻的精度,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那些不尽人意的材料,按部就班地推进对莫厄尔中尉的改造流程。
每一次微型伺服马达的驱动,每一次雷射焊接点的校准,每一次神经接口与仿生纤维的对接,他都全神贯注,力求在有限条件下达到理论上的最优解。
当最后一块质感与人类肌肤无异的仿生合成表皮被精准贴合在莫厄尔的胸腔区域,完美遮掩住其下稳定运行、提供澎湃动力的小型化等离子反应堆时,这项充满掣肘的改造工程,终于宣告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