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抢救大明宝钞

朝廷的大量印钞,最终收割的是百姓的财富,待到有朝一日,百姓对大明宝钞彻底失去信任,那带来的后果,几乎是不可承受的。

市场最能体现优胜劣汰,这一点儿,非人力能左右,莫说朱祁镇,就是朱元璋来了,也控制不了。

其实李青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的大明宝钞贬值速度,远比这时大得多的多。

洪武八年,一贯钞u003d一两银子u003d一千文铜钱。

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钞u003d二百五十文。

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钞u003d一百六十文。

……

正统十三年,一贯钞u003d两文钱。

成化年间,一贯钞,一文不值。

因为他的缘故,朱元璋没无脑印钞,朱棣也是有节制的印钞,小胖父子也是如此,加上打通了海洋贸易,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宝钞的贬值速度。

但若不及时补救,早晚还会一文不值。

老朱家人不懂经济,李青还是知道的,货币失去了信用,对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必须得救,至少在大量白银未流入大明,白银无法承接住经济之前,大明宝钞不能倒下。

不然这繁荣景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

乾清宫。

李青巴拉巴拉的详述利害,朱祁镇听得云里雾里。

“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当然。”李青认真道,“皇上你想,若交易的货币所有人都不认了,那还会有买卖吗?

没有买卖,百姓以物易物,经济流通将断崖式的下滑,这是必然的。”李青道,“货币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方便交易,打比方说,百姓去城里买东西,之前可以用货币,货币没了只能用粮食,

但粮食又无法储存特别久,商人吃不下那么多,收了又无法保证能出手,不收,只能关门大吉;

为保证他稳赚不赔,只能坐地起价。”

“不是还有白银吗?”朱祁镇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