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规模的提升,食堂质量来了一次大升级。
除了升级菜式的家常炒菜之外,又额外增加了驴肉牛杂小火锅、各类干锅、烤鱼、炸鸡、水饺、加上丰富的粉面汤食物,免费的饮料……
按照每日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圆润起来。
“看来……公司健身房的建设,是时候提上日程了啊。”
许易摸着下巴感慨。
目前他们公司的福利制度,虽然和互联网大厂比不了,但也算超出传统公司规格了。
员工生活质量上去了,健康方面也得操心下了。
过度的肥胖,不利于长期奋斗啊。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许总……”
“许总好!”
走出食堂,一些新入职的年轻员工,看向公司大boss的眼神充满憧憬的光彩。
“诶——都好都好。”
许易面带微笑回应。
下午。
由助理小周驱车,许易坐在后座,朝着星辰f1工厂出发。
星辰f1工厂的大基建,终于是到了收尾阶段,设备采购也按流程入场了。
工厂会议室,厂里众高层都在。
“设备到货进度怎么样了?”
“许总,四条冲压线的舒勒压力机上周到齐,目前还在安装阶段,焊装的 ……喷涂机器人在编程,总装线框架刚搭好……总的来说,都已经到最后竣工阶段了,一季度末调试完毕就可以正式进入量产了。”
郑铁简单汇报道。
工厂采购经理将核心设备和相关开支的清单,列了长长一本。
这一次。
光是采购核心设备预算,就费了大约十七亿。
供应商采用的都是行业顶级,压力线这边采购的是德国舒勒和日苯小松,柔性焊装线采购的发那科与abb,总装线和检测设备,国内比较成熟了,采购的是中汽工程与国内供应商。
一期厂区规划的是 。
工厂内部,各个工间的工人正在忙碌,供应链来的工程师在负责协助调试设备。
随后。
许易又和常驻工厂的设备供应商代表聊了聊。
都是外国人,然而中文表达也是相当流利。
具体的细节,许易也不能说完全懂,就是随便确认了一下设备精度与交付、机器人调试进度方面。
如今这些工厂设备,对比他们星辰mini的总装工厂。
无论是精度还是制造工艺,效率,都是遥遥领先级别!
拿冲压这一环节来说,顶级的舒勒伺服压力机动态精度能保持在±0. ,精度波动也不会超过0. 。
涂装方面,进口顶级设备的涂装,几乎无误差,电泳膜和漆膜的精度能稳定在±1.4μm,喷漆色差在1以内。
……
顶级设备所带来的产品一致性高,返工率低,生产效率直线提高,这些都不用说了。
同时也意味着。
在他们星辰f1工厂所生产的汽车,工艺精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体现在消费端,就是“车身缝隙更小了”、“后期因公差出问题的概率更低”、“感觉更耐造了”等潜移默化的体验……
可以这么说。
高端车不一定精度都高,但精度高的一定都是高端车。
在生产端要做到工艺上的完美,成本是相当大。
……
视察完工厂这边,完成了一些对接工作。
接着。
又过去一周时间。
整车研发中心那边,终于发来一条令许易期待已久的喜讯!
星辰s7——
第一批工程样车正式迎来下线!!
整车研发中心的露天测试场。
一台崭新的工程样车,缓缓驶出试制车间,
在场的众多研发工程师,盯着这台新鲜出炉的测试车,眼神隐隐有了一种激动。
从研发立项,到技术确认,再到今天的样车下线。
期间经历的日日夜夜和辛苦,仿佛还在昨天。
正常来讲,新势力从立项再到造一台车,起码也需要1.5年—3年的时间,尽管国内产业链完善,也很少有人突破这个周期(低价拼好车除外)。
新能源车,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而在星辰研发部,这台车的立项到样车下线,仅耗费了不到十个月。
除了超出常规的研发效率之外。
也是因为有前期的积累。
核心的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在新车立项之前,就已经有所验证。
并且他们对第一台车的配置,要求也不高。
没有一上来就搞个“超跑动力平台”、“奢华定位”之类的……
技术验证和配置组成并不复杂。
作为一款定位在家用级别的新能源轿车,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和底盘,车机之后,其他的方面都是一路平推。
于是。
也就有了今天的顺利落地。
许易从公司楼临时出发抵达整车研发中心,快步到测试场时,整个人神态变得轻松起来。
孙鹏飞和王景明几名工程师都迎上来了,脸上带着笑。
许易一眼望过去,一台接近完工的测试样车静静停在那。
脸色浮现惊叹。
这是属于他们星辰的第一台车。
也是市面上罕见的,有这么独特新能源设计风格的一台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除了国外的特斯拉,以及国内几家新势力之外,其实大多还是沿用燃油车的外观,或者是以此为基础慢慢的演变过来。
毕竟,从头开始设计外观,也要很长的周期和成本。
另外应对续航的痛点,大家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对极致风阻外观的打磨与设计之间的平衡,都在摸索阶段。
可以看到——
“星辰s7”整体的外观设计。
从侧面看,修长、流线、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