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江湖人称“小比亚迪”

国产空气悬挂这个项目,极有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研发项目。

带着儿子和一帮学生创业,说追求梦想那有点虚,起码也是想真正做出点能令震动行业的东西!

“嗯,我们星辰汽车的下一款车,是一台大尺寸的新能源suv。

所以我们这次过来,不光是要谈采购,而是想大规模现金投资入股,双方深入联合研发,专利共享,加快国产空悬的落地……”

许易说明来意。

收购孔辉是势在必得的一件事,有了对方的团队,将来底盘最核心的自研空悬部件,才能做到遥遥领先于行业!!

不过。

当他说到大规模投资入股,现场孔辉团队的几名核心高层,面色却没那么轻松了,甚至有迟疑。

特别是郭孔辉,作为整个技术团队的主导人,也不是第一次创业了,心中自有一番抱负,自然不想丢失控制权。

何况还要共享专利。

这不是钱的问题。

就在这时。

许易的下一句话接上了。

“我们星辰汽车首批采购量需要五万套,如果新车发布顺利,全年起码需要十万套空气悬挂供应。”

——啊?

夺少?!

五万…十万套??!

郭川忍不住瞪大了眼珠子。

在场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同样开始呼吸急促了。

很难压制着激烈的情绪。

说实话。

上来就要收购控制权,还要专利共享,的确很过分啊。

是非常令人难以信服的那种。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孔辉科技目前的预期,其实只要把空气悬挂尽快量产落地,首年订单量能交付三万套,那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大成功了。

毕竟预期是预期,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每年三万套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到时候研发出来,他们也得找主机厂出货才行。

而星辰汽车,却直接把答案拿出来,摆在脸上了。

“郭院士,我们星辰的想法也不是要控制技术路线,而是帮助孔辉以最快速度成长实现国产空悬产业化,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毕竟按照现有进度,不加快发展,搞不好还要拉长两年的研发和量产落地周期。

就算我们星辰这边看好国产空悬,也不一定等得及这个周期。

况且我们还有充足的现金流,拿来支持后续的研发资金,在所有新势力车企里,没有比我们星辰汽车更重视底层研发的企业了。”

许易给出必要理由。

随着在行业里崭露头角,星辰汽车“研发狂”的名声也渐渐传出去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