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高镍三元复合软包电芯,入局手机行

新能源客车上搭载电池用量极大。

中高端的大客车,一辆客车的电池包就超过 。

规模是乘用车的好几倍。

单宇通一家企业,能吃掉的产能就非常大,有助于新厂快速摊薄成本。

可以说以后即使是光供应电池,星辰都够高枕无忧了。

许易给宇通负责人回了封邮件。

约定好下次会面洽谈的时间。

遂动身处理另一件当下更关键的事情。

没错。

在其他人看来,动辄几亿元的年度大项目。

对于现在的星辰来说。

也只是小事一桩罢了。

……

星辰电池研发中心。

研发楼一层,b5实验室。

一批刚封装好的铝塑膜软包电芯,从外观看仅有巴掌大小,摆在性能测试仪上。

温度还热乎着。

电芯外壳上,还没有任何关于密度循环序列标识封装信息。

不过。

哪怕换任何当代年轻人来,都能看得出这块电芯的具体用途。

这个形状大小。

赫然与当下行业标准的手机电芯一模一样。

“充放测试、能量密度都完成了……额定容量和参数都基本达到预期,内阻一致性相当好。”

盯着系统屏幕显示的参数。

负责测试的研发工程师陈天福松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符合预期只是基本要求,后续研发起码也要超越预期,否则咱们这段时间研发岂不难产了?

总不能去中低端电子市场卷利润,那就太不符合初心了。”

董宇轩唏嘘道。

三个月前。

许易提出一条“消费电子发展路线”。

于是电池研发这边划分出了一个单独研发团队。

专注于研发小体积软包电芯。

也即是手机电芯。

由董宇轩带队三十余名研发人员,专注这个领域的研发。

从研发项目准备,到今天预研落地验证的效率,堪称惊人。

仅仅只用了两个多月。

除了研发团队人员都很“高精”之外,搞完汽车动力电池,再来搞手机软包电芯,也算不上挑战很大的事情。

汽车动力电池与手机电芯的技术复用率很高。

像“高精迭片工艺”、“碳硅负极”、以及“正极材料合成工艺”,大半的专利都是可以复用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