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各有思量,没人像附和太子承那样出言附和这位六皇子,皇帝也不曾立即表态,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两日后,处决刺客的旨意下达,九名刺客当众处腰斩之刑,使民众围看,那十余名孩童免于一死,充作官奴。
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神祠中的少微自也已经听闻。而昨日里,全瓦代宫中前来询问狸伤势时,已将刘承与刘岐在殿上的提议悄声复述。
两世为人,少微体会了此中之差别,此次皇帝为了彰显恩威并重,未有赶尽杀绝,当众行刑,下旨传达,推动民间传扬此事。
而上一世,想来宗亲臣子死伤颇多,皇帝震怒,必要大肆血洗,四下难免将此视作忌讳,不敢谈论刺杀之事,也因此在冯家别庄上的她对此一无所知。
变化越来越多,盘坐案后的少微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的双手。
窗外蝉鸣叫得比锣鼓喧闹,席上沾沾睡得比家猪更熟,直到郁司巫带人快步入内,也未能将此鸟惊醒分毫。
原是宫里来了人,带来皇帝相召的口谕。
“请太祝更衣。”传话的郁司巫眼底神采飞扬,话语简洁镇定:“入宫,领赏。”
少微脑中则自动转化为另外四字:养人,铸刀。
一个时辰后,身穿夏朱朝服的少微跪坐在了未央宫主殿中。
还有一人与她一同跪坐领赏,其人也是一身夏朱朝服,正是与狸向来不肯相容的六皇子刘岐。
对刺客的处置广为人知,对护驾者的奖赏也势在必行,当晚刘岐护驾之举有目共睹,无有疑议。
却不知这位姜太祝的护驾有功之说又是从何而来,虽说渐台问天确实不凡,但与护驾有何干连?
众臣心生疑问间,上首的皇帝已亲自开口:“众卿有所不知,五月五夜宴,姜卿原提议在承祥殿举行……之后改回沧池宫苑,原是要设宴于望沧阁中,又是姜卿出言提醒,只道驱傩时心有感应,毒祟横行,只怕困则生乱象,因此朕才着人将宴席临时设于阁外。”
余下之言,皇帝未再多说,殿内诸人却无不后知后觉心惊起来。
倘若当晚在阁中宴饮,面对那突发雷火,不说因火势本身以及慌乱之下拥挤踩踏可能造成的伤亡,只说那些刺客定会伺机在阁中下手,届时他们被困于阁中,当真要成为任人屠杀的猪羊了。
再往糟糕了想,或许陛下的安危也成问题。
殿内嘈杂了一阵,隐约觉得这些人大约是将未发生的事想象得比前世真实情况更要严重,少微颇有行骗之余又捡了大便宜的窃喜之感。
如此状况,自是多多益善,留给她装神弄鬼的事件已经不多,她最大的能力,理应是这些人的想象力。
众人无法不去想象,虽不知这少年太祝究竟身怀何等手段,但数次显露神妙,俱无法以常理解释,俨然非常人。
内心歪门邪道,面上宠辱不惊,面对皇帝褒奖与众人目光,端正跪坐的狸则抬起双手交迭,答道:“臣彼时之感应,生于宫室驱傩之际,归根结底,乃是在龙气护佑之下得避此祸,此为陛下福泽。”
此言原有谄媚之嫌,叫她这样肃容道出,却平添祥瑞之感。
刘岐笑了一声。
这笑声突兀,且因笑声的主人身份,叫人不免怀疑它的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