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包公查案

因为贾岩案里,有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贾岩怎么进去的?

作案,尤其是携刃潜入枢府意图不轨,不管是要刺杀谁亦或是盗取什么机密文书,作案起码要有动机、过程、结果吧?

但枢密院文书里只有“贾岩被卫士发现並逮捕”这么一个结果,对动机和过程全都含糊其辞。

就算贾岩发疯了,脑子一抽带著刀就去了,这也算是个动机,可过程呢?

——那可是枢密院啊!

不说是全大宋戒备最森严的地方,估摸著也差不多了。

一个禁军基层军官,没有通行文书,带著刀就这么大摇大摆进去了?

包拯怎么可能信这种事情,这明显就是说不通的。

实际上,枢密院的文书是裴德谷写的,自然是不会写有人拿著枢密院的文书带贾岩进去。

所以,包拯一眼就断定这里面有猫腻。

但包拯只是开封知府,他无权对军人进行调查,那是三衙后司的事情,所以他哪怕知道不对劲儿,在没有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也不好做什么.但眼下这起发生时间极为微妙的凶杀案,却让他不免起了疑心。

会不会有人要杀人灭口?

包拯踩著鞋坐在榻边沉思,眉峰愈蹙愈紧,良久之后方才抬头看向王安石问道。

“你怎么看?这起案子与贾岩案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不敢猜,不过若是寻常的欠债,不至於闹到要杀人的地步。”

王安石说道:“两个凶徒虽然没抓到,但根据差役所述体型、衣衫,以及地上的靴印来看,恐怕不是寻常青皮。”

“仔细说说看。”包拯来了兴趣。

“差役所述两个凶徒身高皆有六尺左右,虽隔著段距离看不清面容,但身形总归是健硕的,不仅衣服上没打补丁,脚上踩的还都是牛皮靴。”

宋尺一尺约合现代31.6公分,这两个凶徒的身高在此时的大宋,哪怕是北方,也算是挺高的了。

寻常青皮混跡在市井间其实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而一个人想要拥有並维持健硕的身材,仅仅是吃肉就需要大量的钱,光吃米饭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穿的都是土布衣衫,这种布料不耐磨,必定会打很多补丁。

“从衣衫和靴子的材质来看,这两人条件肯定不差动机是什么?”

包拯自言自语,思考著。

经济条件不差,那么他们吃穿的钱是从哪来的?

有没有可能是自己家有钱?当然有可能,河北、河东、中原、山东、关中,北方这种有钱还就喜欢练武的良家子有的是。

但“有恆產者有恆心”一般来讲,就是这种员外,才不会轻易脏了手,最多也就是鱼肉乡里或者欺行霸市,让他们杀人或者伤人致死,那他们得掂量掂量自己值不值得为此搭上自己的好日子。

所以从正常逻辑来讲,包拯认为这两人是受僱於人才有钱的,作案动机是拿钱办事而非激情杀人,故而这件事情背后其实另有主使。

“本官倒是有些眉目了。”

包拯对著王安石低声吩咐了一通,王安石微微頷首。

吩咐完,包拯也稍微放下了心。

看似受害人死了,没拿到最关键的口供。

但种种条件叠加下来,其实也已经极大地缩小了此案的侦破范围。

“对了,陆北顾就在西侧廨院轮值歇息的值房里,你也可以再去问问他,看看他有没有要说的.晚上讯问的时候,他口风很紧,定是知晓此事提前做了准备。”

“他於贾岩案有牵连吗?”

对於陆北顾,王安石印象很不错,属於是年轻人里他认为难得有雄心和见识的,故而特意问了一句。

“应该没牵连,但或许是知道些什么。”

包拯揉了揉眉心,说道:“你跟他不是还有交情?我年纪大了,再加上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你自己一个人去问问,不要带记录的属官,权当谈心了,若是问不出来也不打紧。”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