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包公查案
编钟余音犹在梁间縈绕,三百余贡士按照此前礼部所教的礼仪屏息垂首,依序敛衽起身。
直到御驾仪仗迤邐远去,崇政殿中紧绷的气氛才隨之稍弛。
不过这时候他们依旧不能隨意交谈,也早有候命的礼部官员上前引导眾贡士鱼贯离开宣德门。
走出城门洞,陆北顾抬头向天穹中望去,暮云已染金紫。
往外步行间他正与苏軾低声交谈,忽见一名身著青色官袍的开封府属官趋前拱手:“陆省元留步,开封府循例问话,请隨某移步。”
周遭霎时静了静。
数道目光隱晦扫来,苏軾眉头微蹙欲言,被苏辙以目制止。
看著开封府属官和他身后的差役,陆北顾並未有什么惊讶之意,作为百姓他既然涉及军中作乱之案,自然是要按例接受调查的。
而宋庠在今天肯定也不会什么事都没做,估计早就给递话了,大概率不会真的把他扣下.况且陆北顾去开封府衙是要谋划著名借著这个点反客为主的,他巴不得早点去呢。
“有劳引路。”
他神色如常,頷首说道,隨后向同儕暂別。
开封府衙离禁中不远,位於御街之西,跟他上回来一样,朱漆大门洞开,石狮肃立。
虽已近暮色,府內依旧人影往来,胥吏捧牘疾行,堂鼓不鸣而威自生。
陆北顾被引至西侧廨院,但见廊廡洁净,庭植古槐新叶初萌,与正堂威严肃杀之气迥异。
甫入值房,便见一人负手立於窗前。
其人约莫甲之龄,身著緋袍,正是权知开封府事包拯。
他闻声转身,目光扫过陆北顾,却不急於开口,只抬手示意其就座。
而他旁边还有数名刑案老手端坐案前,纸笔俱备。
隨后,包拯先跟陆北顾东绕西绕,寒暄了半天。
等他自己都说累了,端起茶杯喝茶的时候,才问道。
“昨日枢密院行文之事,你可知晓?”
气氛骤然一紧。
瞬间,空气都仿佛安静了下来,窗外暮鸦掠檐而过,羽翅扑簌声清晰可闻。
虽然破案能力可能没有话本里那么夸张,但包拯在这个领域確实是整个大宋最顶尖的,问话技巧很有一套。
而这时候从陆北顾的角度出发,不管他知不知道,他都只能回答“不知道”。
因为要是太实诚,直接回答“知道”,那接下来他就必须要解释从哪知道的,那不就把宋庠给卖了吗?连带著田况也要遭殃。
而回答“不知道”,就什么事都没有。
陆北顾背脊挺直如竹,迎上对方审视:“並不知晓。”
包拯放下茶杯,目光紧紧地盯著他,沉声问道:“既不知晓,如何便默认了本官所言『昨日枢密院行文之事』存在?怎么不问问这是件什么事情?”
陆北顾心头一凛,他当然清楚包拯和文彦博有著相当密切的联繫,故此对宋庠的態度极有可能是抱有敌意的,或许有可能藉此机会发难。
但包拯跟陈执中、贾昌朝这些保守派的关係又极差,曾经数次弹劾陈执中和贾昌朝,按理来讲,也不应该帮著贾昌朝落井下石.虽然贾昌朝在这案子里压根就没牵涉,但故意避开何尝不是一种在场证明呢?
陆北顾相信包拯这么聪明的人,不会看不出来这案子里的蹊蹺。
更何况,枢密院能全速推动此事,少不了裴德谷的前后奔走,而裴德谷可是因为贾昌朝的举荐才调进枢密院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那么包拯究竟是如何抉择的?要借著此事拉宋庠下水?还是不打算成全贾昌朝,故而打算保护陆北顾呢?
陆北顾猜不出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