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沈括不收他人工费,但买材料总要钱,尤其是其中还有不少材料都不算便宜,张载是不可能厚著脸皮让沈括出钱的。
但张载真没啥钱,他这次赴京赶考已经消耗了很多积蓄,眼下离“穷的叮噹响”的田地也差不了多远了。
室內一时沉默。
眼看著大宋的“载人升空”大业就要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启动,陆北顾咳嗽了一声。
他扯开中衣內兜的线,用手指捏了颗金豆子出来。
“这个能换一贯多钱,先拿著採购点材料,试製出热气球的样品,后续要是不够再说。”
这颗金豆子,正是陆北顾当初在合江县沐佛节吃“结缘豆”所得,嫂嫂给他缝到了中衣里,原本是为了赴京赶考路上紧急情况之用的,一路上也没用到,眼下就拿出来赞助沈括的科研项目了。
毕竟总不能让项目连“先帝创业未半而光预算”的程度都达不到吧,好歹先起步製造个样品出来,看看能不能行。
至於真的光预算之后的事情,那再说。
“陆贤弟,这如何使得!”
张载面露愧色,他今天又是耽误了陆北顾的备考时间,又让陆北顾出钱製造热气球,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沈括却不客气,直接从陆北顾手里拿了过来,说道。
“存中並非铺张之人,此物关键在於构思精妙、物尽其用,球囊可用最轻薄坚韧的绢,汴梁绢行林立,待我细细寻访,或能以较低价格觅得素绢;骨架用柔韧藤条,分量轻、韧性足;鱼胶可用寻常鱼鰾熬製,费有限只是燃料要多些钱,我知城外炭场有品质很好的『银霜炭』,烟少火匀,买上些,再寻铁匠打制一个特製的、能防风且让热气均匀上升的炉头。”
“虽不必高飞,只需离地两三丈便是铁证,但绳索需要用最坚韧的麻绳,多股绞合,以备安全,而吊篮用最轻便的藤条编制,只需能站一人即可.这般算来,陆兄这颗金豆,精打细算,或真能支撑我们造出一个『载人热气球』的雏形!”
沈括越说,张载越觉得不好意思,乾脆对著陆北顾深深一揖。
陆北顾连忙扶起他:“能以此微薄之力来证『太虚即气』是我心中所愿。况且,此物若成,其意义又岂止於儒释论辩?它將是格物致知、穷究天理的一个里程碑!”
他顿了顿,看向张载,语气诚恳:“子厚兄真的不必愧疚,若能推动格物实证之风,於我辈读书人,於这天下学问,便是最大的福音。”
张载看著陆北顾真诚的眼神,喉头微哽。
他不再说什么,只是用力地拍了拍陆北顾的后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北顾的这份情谊,对於张载所言,足以令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