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欧阳修率先端起茶盏,轻嗅茶香,浅啜一口,赞道,“清风楼这龙团,火候、点注都恰到好处,诸位请用。”
眾人纷纷举盏品茗,气氛轻鬆融洽。
陆北顾也依样而为,感受著这大宋顶级文士圈子的雅致日常,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於彻底放鬆下来。
这里不是学校,不是考场,確实不能绷得太紧,否则反倒显得格格不入。
“今日之会,可类昔年西京乎?”梅尧臣笑著问道。
“当然。”
欧阳修哈哈大笑。
这段对话是有典故的,欧阳修的作风跟赵抃、宋庠这些严正古板的传统士大夫不太一样,属於那种比较会享受的,而他的这种作风的来源就是刚进入仕途时遇到的上官,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是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出身极高,当时欧阳修、梅尧臣都在他手下任职,而钱惟演对这些青年才俊特別的好,不仅不让他们承担琐碎的行政事务,还公然支持他们吃喝玩乐放鬆心情,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
有一次,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离开洛阳去嵩山游玩,傍晚下起了雪,不久之后钱惟演的使者就赶到了,还带来了厨子和歌妓,並传钱惟演的话说“洛阳衙署里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著回来,好好地在嵩山赏雪吧”。
正是在钱惟演的这种支持下,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开始琢磨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宋代古文运动的根子,就在这段经歷上面。
所以,欧阳修也从不掩饰自己宴饮行乐,活在当下的作风,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正是在这种心態下诞生的產物。
品完茶,又给每人端上来了点心蜜饯,点心是小巧玲瓏的“滴酥鲍螺”,也就是一种由奶酥製成的螺形点心,被堆迭成了塔状。
最后,为每人案头添置了文房四宝,这是为稍后可能即兴赋诗或题字准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