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芙蓉城

其实这么厚的墙,莫说是用指节扣了,就是拿拳头“哐哐”抡上去,声音都没区别。

不过虽然听不出来区别,但随着徒步经过的距离增加,陆北顾还是瞧出了端倪。

“里面两丈砖比较旧,外面一丈砖比较新。”

“嗯,看的还算仔细。”

李磐说道:“成都城建城已有上千年,原址没动过,但城墙已经重修数次了,现在里面两丈厚的墙是前唐修的夯土城墙,内填黏土、砂石和夹红柳枝条.外面新加的一丈才是我朝修的,里面也是夯土城墙,后包的通体青砖。”

实际上,这跟攻城武器的发展历史高度相关。

在唐朝和北宋时期,城墙都是夯土结构的,最多外面包层砖好看点。

但是等到了南宋、金、元时期,随着砲车也就是投石机的快速发展,很快这种夯土包砖城墙,就会进化为夯土墙外夹筑砖墙,用以增强抗冲击能力,甚至到了明朝,还会演进出全砖石结构城墙。

而且陆北顾通过仔细观察,还看到砖上面有诸如“新繁”、“广都”、“灵泉”之类的字样,大抵是分包给了成都周围不同县烧的砖。

一行人穿过城门洞,喧嚣声如潮水般扑面涌来。

数丈宽的街笔直向前延伸,街砖被不久前降下的雨水洗得发亮,两侧沟渠中清水潺潺。

仔细看去,这里的街砖跟合江县大不相同。

地上的街砖都是特制的细长砖,要么呈“人字形”要么呈“回字形”,这样一旦下雨,雨水就能顺着砖面很快流向两侧的排水沟渠。

而如今的成都城已然有 ,用来将城内废水引至城外,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了。

不过相比于街砖这种小细节,最引人注目的却是街道两侧的商铺,清一色两层或三层木制楼阁,朱漆栏杆间悬挂着各色招牌幡子薛涛笺铺、张记川扇、锦江茶坊等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