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归绥、包头这几座重镇,靠着坚固的碉堡和铁丝网勉强守住;
平绥铁路沿线,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炮楼,鬼子士兵躲在里面,连出来巡逻都要小心翼翼。
整个驻蒙军的头上,都笼罩着一层“随时可能覆灭”的阴影,每个士兵都能感受到局势的崩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甚至就连铁路线五百米以外的地区,都成了鬼子不敢轻易染指的“禁区”。
有一次,一个鬼子小分队想走出炮楼,去附近的村子抢粮食。
结果刚走出铁路线,就遭到了独立支队何建新部一个连的伏击,十几个人只跑回来两个,还都带着伤。
从那以后,鬼子再也不敢轻易迈出“五百米”的范围,五百米外,已经成了禁区。
新上任的驻蒙军司令官叫七田。
七田是岗村在关东军时的同僚,两人同属一个派系,关系还算不错。
这次把七田调过来,名义上是“临危受命”,希望他能凭借在关东军的经验,稳住蒙疆地区的局势。
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其他实权将领都不愿意来驻蒙军这个“大坑”,只能让七田来“填坑”。
岗村在东京召见七田时,还特意拍着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
“七田君,蒙疆之地关乎对苏战略,一旦失守,苏联很可能趁机南下,你必须像在关东军时一样,稳住局面!
这不仅是为了帝国,也是为了你的前途!”
可岗村的这番话,不过是安慰和激励罢了。
了解七田的人都知道,他的晋升并非因为卓越的战功,而是得益于鬼子编制扩张和前线将领大量损耗导致的职位空缺。
他的晋升背景是资历大于能力。
鬼子参谋本部的内田银之助,就曾在私下里评价七田:
“傲气十足但战术呆板”。
明着是说他性格骄傲,暗着却是指他能力不足,只会墨守成规,不懂灵活变通。
甚至连后世的历史评价,都把七田定义为“典型的守成之将,无进取之力”。
他能守住现有的阵地就不错了,根本没能力主动进攻,扭转战局。
把这样一个平庸的将领放到驻蒙军,实在是鬼子无人可用的无奈之举。
鬼子的实权将领都不愿意来驻蒙军这个大坑当中。
以如今驻蒙军的形势,别说七田了,就算是让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中综合能力和影响力最突出的冈村亲自指挥,也未必能挽回颓势。
驻蒙军的问题,早已不是“换个将领”就能解决的,而是兵力、装备、士气全面崩盘的系统性危机。
七田到任后,看着地图上被独立支队压缩得越来越小的防区,了解驻蒙军的具体情况后,心顿时凉了半截。
他召开了好几次军事会议,让参谋们出谋划策,可讨论来讨论去,除了“加强防御”,再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最后,实在没辙的七田,只能把主意打到了伪蒙骑兵身上。
他下令,调伪蒙骑兵两个师过来,协助驻蒙军防守,策应铁路沿线的战斗。
伪蒙骑兵在抗战初期还算活跃,不仅在察哈尔省到处烧杀抢掠,还曾被调到华北战场,配合日军进攻国军。
可后来,他们在与国军杂牌部队的战斗中被狠狠揍了一顿,损失惨重。
从此就彻底老实了,再也不敢主动出击,只能躲在后方,当起了只会欺负老百姓的二流治安部队。
七田心里比谁都清楚,调两个伪蒙骑兵师过来,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陈铭手下的骑兵支队可是出了名的“劲旅”,战士们骑术精湛,枪法精准。
以前在草原上,曾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击溃过伪蒙骑兵一个师。
现在就算调两个伪蒙骑兵师过来,也不过是给独立支队送“军功”罢了。
可他实在没别的兵力可调。
驻蒙军的兵力已经被死死钉在城市和铁路线上,一动就可能出漏洞。
大本营那边,多次请求增援都被驳回,只说“让他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