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一个大队加两千多伪军,去围剿一支五六百人的部队,结果不仅没消灭对方,反而被对方消灭了大半兵力。
连大队长都被活捉,这简直是关东军的奇耻大辱(幸存的鬼子佐证)。
佐藤被骂得狗血淋头,差点被撤了职,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留在承德,再也不敢提“剿灭土八路”的事。
赤峰的战火暂时平息,视角回到在延安的陈铭处。
陈铭六月底从晋北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大约七月十号抵达了延安。
刚到延安,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道路两旁站满了人,有穿着军装的战士,有戴着眼镜的干部,还有提着篮子的老乡,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朝着他挥手。
更让陈铭惊喜的是,他的老师居然亲自站在人群最前面,手里还拿着一条崭新的毛巾。
自从苍云岭之战负伤回延安养伤学习后,陈铭因为战事繁忙,回延安的次数屈指可数。
而这一次,他是带着“打下大同”的赫赫战功回来的。
大同可是日军重兵把守的军事重镇,能从鬼子手里把它夺下来,在整个根据地都是件大喜事。
现在的陈铭,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而是根据地人人敬佩的英雄。
不知道有多少战士和同志,都想亲眼见见这位“能打硬仗”的指挥员。
陈铭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住的是窑洞,吃的是白面馒头,每天都有干部来探望。
他心里清楚,这份待遇不是给“陈铭”个人的,而是给所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奋斗的革命同志的。
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战士们。
刚到延安的几天,陈铭忙得脚不沾地。
他先是去拜访了非常关心他的首长们,汇报了晋北根据地的情况和大同战役的细节。
接着又接受了报社记者的采访。
在独立支队根据地时,为了保密,只有党直接领导的报社能采访他。
可到了延安,无数家报社的记者都涌了过来,有的问他大同战役的战术,有的问他在敌后作战的经历,还有的想知道他的个人故事。
最忙的两天,陈铭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笑着跟身边的警卫员大彪说:
“这比在前线指挥打仗还累啊!”
忙完这些,陈铭终于能静下心来,开始学习。
每天早上,他跟着其他学员一起出操、上课,听老师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革命形势,讲党的政策。
他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他知道,现在多学一点,将来回到前线,就能更好地指挥部队,更好地为革命奋斗。
陈铭的老师对他更是倾囊相授,不仅详细讲解知识,课后还会单独找他谈话,把自己多年的革命感悟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他。
在那个年代,“老师”二字的分量远超现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陈铭对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敬重,无论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上的困惑,都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而老师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子一样培养。
学习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之间,陈铭的课程进度就过半了。
可就在这时,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找上门来。
首长们开始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了。